“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

古诗
2024-6-24 10:21:44 文/田泽洋 图/冯诗蕊
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翻译:
一道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半江碧波荡漾半江映照出红色的晚霞。
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像珍珠般晶莹,弯月像弓一样悬挂在天空。
意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秋天黄昏景象。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夕阳、江水、露珠和弯月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上一句和下一句:
- 上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下一句:无
赏析:
白居易的《暮江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秋天黄昏的美丽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两句描写了黄昏时分的江景。夕阳的余晖洒在江水中,江水的一半被映照得碧绿,一半被晚霞染成了红色。诗人通过“残阳”和“瑟瑟”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黄昏时分江水的美丽景象。这种对比不仅使画面生动,更增强了视觉效果,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江边。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写了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象。诗人用“可怜”来表达对这美丽夜晚的喜爱之情,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弯月像弓一样悬挂在天空。通过“露似珍珠”和“月似弓”的比喻,诗人细腻地刻画了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意境和情感:
白居易的《暮江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黄昏和夜晚的美丽画面。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动,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结:
白居易的《暮江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秋天黄昏和夜晚的美丽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白居易的心境和他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以上有关““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斐心源(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