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古诗
2024-6-23 10:21:46 文/吴天翊 图/何颖
全文
余既为《金石录》后序,已痛哭失声矣。乃夫子平生所志,今尽为我悲感。夫子之书,固多为我写;今存者少,殆尽毁灭。世变所迫,不得不云云也。虽命之不遇,亦已复如是,命也夫!夫子死,余生存,以志之曰:“某年月日,李清照述。”
注释
- 金石录:赵明诚所著,记录了金石碑刻等文物。
- 夫子:这里指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
- 固多为我写:确实很多是为我而写。
- 殆:几乎。
- 世变:社会的动荡变化。
- 命也夫:感叹命运的无常。
- 述:写作,记录。
翻译
我已经为《金石录》写了后序,痛哭失声。这是我丈夫平生的志向,如今我为此悲痛不已。我丈夫的书,确实有很多是为我而写的;现在存留的很少,几乎都已经毁灭。因社会动荡的变化,不得不如此。虽然命运不济,也只能这样了,这是命啊!丈夫去世了,我还活着,用这篇后序来记录:“某年某月某日,李清照写。”
赏析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是一篇充满感情的文章,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了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深切怀念和对社会动荡导致书籍文物毁灭的无奈。
情感表达
这篇后序是李清照在丈夫去世后所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和怀念。她在文中多次提到“痛哭失声”、“悲感”,表现出她在失去丈夫后的巨大痛苦和悲伤。她还提到丈夫的志向和他们共同完成的学术事业,表达了对亡夫的尊敬和对两人共同事业的珍惜。
结构与内容
文章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李清照通过对丈夫生前志向的描述和对现存书籍文物的感叹,表达了对亡夫的深情和对社会动荡的无奈。文章以“某年月日,李清照述”结尾,简洁有力,进一步突出了她的深情和执着。
语言与艺术手法
李清照在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反复、对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例如,“固多为我写”、“今存者少”通过对比,突出了社会动荡对书籍文物的破坏;“痛哭失声”、“悲感”通过反复强调,表现了她内心的巨大悲痛。
时代背景
《金石录》后序写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许多文化遗产和文物在战乱中毁灭。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致力于文物的收集和研究,然而战乱导致他们的心血几乎毁灭殆尽。李清照在丈夫去世后写下这篇后序,不仅是对亡夫的怀念,更是对动荡时代文化破坏的深刻反思。
总结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是一篇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的文章,通过对丈夫志向和他们共同事业的描述,表达了对亡夫的深情和对社会动荡导致书籍文物毁灭的无奈。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李清照对文化遗产的珍惜和对学术事业的执着,还反映了她在失去丈夫后的巨大悲痛和对命运无常的感叹。通过对《金石录》后序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情感世界和她在动荡时代对文化事业的执着追求。
以上有关“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黄寒江(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