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诗经辞典

古诗
2024-6-23 10:21:46 文/饶燕儿 图/曹阳
原文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行永矣,谁知其里?
既往既来,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处,猃狁之故。
注释
- 徂:往,去。
- 慆慆:延迟,拖延。
- 零雨:细雨。
- 濛:蒙蒙细雨。
- 裳衣:衣服。
- 勿士:通“戍士”,指戍守的士兵。
- 蜎蜎者蠋:指蚕蛹。
- 烝:蒸,孵化。
- 敦:厚,敦厚,这里指盔甲。
- 独宿:单独住宿。
- 戾:到达。
- 岂不尔思:岂不是思念你。
- 畏子不奔:怕你不回家。
- 果臝:果实。
- 施于宇:放在屋檐下。
- 陟:登上。
- 北山:指北方的山。
- 杞:一种树。
- 猃狁: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翻译
我前往东山,迟迟不归。
我从东山回来,蒙蒙细雨。
我向东而去,心里却悲伤地想着西边的家。
制作衣裳,不是为了戍守的士兵。
蠋虫在桑树叶上,盔甲在车下也变得沉重。
我前往东山,迟迟不归。
我从东山回来,蒙蒙细雨。
鸢飞升上天空,鱼跃出深渊。
岂不是在思念你?只是怕你不奔回。
我从东山回来,蒙蒙细雨。
果实累累,也放在屋檐下。
登上北山,采集杞树的果实。
同行的时间太长,谁知道它的终点?
既去既来,岁月不停。
没有家室,都是因为猃狁的缘故。
无暇安定,都是因为猃狁的缘故。
译文
我去往东山,久久未归。
我从东山回来时,细雨蒙蒙。
我虽然向东而去,心中却悲伤地想着西边的家乡。
我制作这些衣裳,并不是为了戍守的士兵。
蠋虫在桑叶上孵化,厚重的盔甲也在车下。
我去往东山,久久未归。
我从东山回来时,细雨蒙蒙。
鸢鸟飞上天空,鱼儿跃出水面。
岂不是在思念你?只是怕你不奔回。
我从东山回来时,细雨蒙蒙。
果实累累,也放在屋檐下。
我登上北山,采集杞树的果实。
我们同行的时间太长,谁能知道它的尽头?
既然已经去过,又回来了,岁月不停地流逝。
没有家室,都是因为猃狁的侵扰。
无暇安定,都是因为猃狁的侵扰。
鉴赏
《东山》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征夫从战场归来后的感受,表现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情感表达
诗中充满了征夫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争的无奈和痛苦。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征夫在战争中的艰辛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结构与内容
全诗分为三部分,分别描述了征夫的离别、归来和对战争的反思。每部分都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征夫内心的复杂情感。前两部分描述了征夫的离别和归来,最后一部分则通过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语言与艺术手法
《东山》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拟人等,使诗句生动形象,增强了诗的感染力。例如,“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通过对鸟和鱼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自由和征夫内心的压抑。
时代背景
《东山》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中的征夫代表了无数因为战争而离家远行的士兵,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经历,更是整个时代的缩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总结
《东山》是一首情感真挚、语言朴实的诗歌,通过对征夫离别、归来和对战争反思的描写,展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苦和无奈。通过对《东山》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经》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社会的真实生活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以上有关“《东山》-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诗经辞典”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宋飞燕(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