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俗语陕西谚语

1.陕西的俗语

您好陕西俗语很多,我给您简单的说一下:米脂的婆姨绥德汉,佳县的红枣神木炭。

榆林的毛毯美名传,好匠人在子洲横山。 要吃油旋子上靖边,皮盐甘草出在定边。

府谷靠在内蒙的边,吴堡清涧有好石板。 (延安) 富县的小麦黄陵油,洛川的苹果结得稠。

宜川的花椒延川枣,甘泉的豆腐味道好。 延长石油子长的炭,延安的小米金不换。

安塞的腰鼓出了名,吴旗的荞面醋爱人。 陕西俗语 (榆林) 米脂的婆姨绥德汉,佳县的红枣神木炭。

榆林的毛毯美名传,好匠人在子洲横山。 要吃油旋子上靖边,皮盐甘草出在定边。

府谷靠在内蒙的边,吴堡清涧有好石板。 (延安) 富县的小麦黄陵油,洛川的苹果结得稠。

宜川的花椒延川枣,甘泉的豆腐味道好。 延长石油子长的炭,延安的小米金不换。

安塞的腰鼓出了名,吴旗的荞面醋爱人。 吹牛皮 又叫吹牛屁,简称吹牛,贬意为说大话。

据传,早先,沿黄河一带人,以牛(或羊)皮为袋,结扎盛气作舟载人。因古代无气管充气,由人口吹牛皮袋,置于河中,载人载物,以为轻便,当地叫吹牛皮。

此语传入内地,引以为奇。以后乡下人引申为今日片大嘴、说大话的意思。

拍马屁 简称拍马,是指一些人趋炎附势、哄捧、奉承、谄媚的行为。据传,北方人居住草原,出门行走都要骑马乘车,故以马为荣。

有时路逢亲友,互相下马致意,常用手拍对方马屁股赞曰:“好马好马!”(因为马的全身惟屁股处肥胖,故常拍其处。)以后有些人为了奉迎,不管人家马之肥瘦,皆拍其处,大加赞扬。

因此人们把这种行为叫做拍马屁,易为“拍马”。 戴高帽子 指恭维人的意思。

帽子古时叫冠。据《风俗通·五帝纪》:“皇帝始制冠冕”。

古时,男子二十而冠,行冠礼,谓之成人。冕比冠早出现,其形前低后高,是帝王的专用品,皇子即位后才能加冕,《史记》载:“冠有法度,尊卑异制”,以高低而定身份,皇帝九寸,谓之“通天冠”;太子七寸,谓之“游冠”;大臣依次低下。

读书人升官叫戴冠,官升得越大,冠越高。故言戴高帽子,即谓升高官。

解放后,戴高帽子[用纸做成喇叭(话筒)形二尺多高的帽子],给游街示众的人戴上,成了一种侮辱人格的斗争形式。它起源于湖南农民运动中群众斗霸的作法。

“文革”中,关中城市农村普遍用以斗争“走资派”。另外,乡间人说话中常提到戴高帽子,则把奉承人的话叫戴高帽子。

吃醋 乡下人谓妇人忌其丈夫与她人相好叫吃醋,把丈夫男女关系暖味之事称为酸事。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当了皇帝,对功绩显赫的房玄龄赐一美女。

玄龄恐夫人不悦,故不受恩。太宗命人劝其妻,果然如是,遂命人带一壶毒酒去再劝,若仍不允,即令饮此毒酒自杀。

房夫人无所惧,竟执壶一饮而尽,饮后安然无恙。原来,皇帝故意让人给壶里装上醋,用计吓一下而已,当太宗得知房夫人痛饮的情况后,深赞其性刚烈见死不畏的精神,也就不再坚持“天子口里无戏言”的规矩了。

从此吃醋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成为一夫一妻制的典范。 丈夫 是已婚、成年男子之称;又含有气度不凡之意。

《彀梁传》:“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为丈夫”。《说文》:夫字下释丈夫云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

人(男)长八尺,故曰:“丈夫”,丈夫简称夫,冠就是举行结婚仪式为“加冠礼”,加了冠后即为成人。又:“男子有德而可依丈,故名丈夫”。

乡下人所说的“男子大丈夫”、“八尺堂堂男子汉”,由此演化而来。 白气 乡下人把某人粗暴厉害的行为叫白气,或称“二杆子”。

相传,秦时大将白起勇猛,与赵交战曾坑杀赵国士兵数十万,其残暴为世罕见,人们一提到他的名字就心惊胆颤,于是民间人就把脾气暴躁而冒失的人叫做“白气”(起、气音谐)。民谚云“白气冲天,冒了青烟”,意谓暴躁的人做事不考虑后果,像一股浊气一样无影无踪了。

二杆子 古时人谓二杆子,特指笔杆子(文官)、枪杆子(武将),意思是这些作官人厉害,带有一定的讽刺味;另一种说法二杆子是专为人写状从事诉讼的笔杆子和烟杆子(旧社会吸食鸦片烟的人),因为这两种杆子,都为好人所厌恶。乡下人说的二杆子是不分行业、地位,只要具有粗暴野蛮的性格和行为,都贬称其为二杆子。

二尺五 民间人说“二尺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吹捧别人的话,像给人戴高帽子一样,因为纸糊的高帽子,恰好高度是二尺五寸;二是指农家烧火用的风箱杆,其长度也正好是二尺五寸故拉风箱叫拉“二尺五”。 勾也 临潼区乡间人谓引诱他人的行为。

“勾也”二字原为“勾弋”。据《列仙传》:“钩弋夫人,姓赵,河间人,少好酒,病卧六年,右手钩拳,饮食少。

望气者云:东北有贵人,推而得之。见召,姿色佳丽,武帝披其手,得玉环而手展。

有宠,生昭帝,妊娠十四月,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所生门曰:“尧母门”;所居宫曰:“钩弋宫”。

自夫人加婕妤,后得罪掖庭,狱死,及殡,香一月,昭帝立,追尊为太皇后,更葬之,发六十二万人起阳陵。”又据《云阳官记》:汉钩弋夫人从甘泉而卒,尸香闻十余里,葬云阳,武帝思之,起通灵台于甘泉宫,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至宣帝时乃不至。”

今之勾也系由钩弋演化。

2.陕西的农谚、谚语

陕西农谚"种田不上粪,等于瞎糊混";

陕西农谚"麦东黄,秋西黄"。

“星星眨眼,离雨不远”,指在晴朗的夜晚,当你仰望满天繁星时,星星好像被一层水波遮挡一样,这是因为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下,空气“乱流”、“对流”积累了能量,这时,只要有冷空气,雨就会下起来。“雷轰天顶,有雨不猛;雷轰天边,大水连天”指一块乌云从天边移来,随之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紧跟着下起大雨,但过一会儿又云消雨散。这就是大家常见的热雷雨。假如有朋友旅游在外或有事在途中,碰到此情况不要心慌,在附近躲一会儿。如果隐隐约约听到在远处有响雷或光闪电不见雷声,那就说明下雨强度范围都比较大。

判断下雨的农谚还有很多,如“东闪太阳红彤彤,西闪雨重重”,“先见电后听雷,大雨后边随”,“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等,你若不信不妨记上几条,检验看看。

嘿嘿`` 你说的是语文寒假册子上的把?``莪也是``刚刚找到

3.陕西的民俗谚语

十大陕西风俗习惯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等。

4.陕西的俗语

您好 陕西俗语很多,我给您简单的说一下:米脂的婆姨绥德汉,佳县的红枣神木炭。

榆林的毛毯美名传,好匠人在子洲横山。 要吃油旋子上靖边,皮盐甘草出在定边。

府谷靠在内蒙的边,吴堡清涧有好石板。 (延安) 富县的小麦黄陵油,洛川的苹果结得稠。

宜川的花椒延川枣,甘泉的豆腐味道好。 延长石油子长的炭,延安的小米金不换。

安塞的腰鼓出了名,吴旗的荞面醋爱人。 陕西俗语 (榆林) 米脂的婆姨绥德汉,佳县的红枣神木炭。

榆林的毛毯美名传,好匠人在子洲横山。 要吃油旋子上靖边,皮盐甘草出在定边。

府谷靠在内蒙的边,吴堡清涧有好石板。 (延安) 富县的小麦黄陵油,洛川的苹果结得稠。

宜川的花椒延川枣,甘泉的豆腐味道好。 延长石油子长的炭,延安的小米金不换。

安塞的腰鼓出了名,吴旗的荞面醋爱人。 吹牛皮 又叫吹牛屁,简称吹牛,贬意为说大话。

据传,早先,沿黄河一带人,以牛(或羊)皮为袋,结扎盛气作舟载人。因古代无气管充气,由人口吹牛皮袋,置于河中,载人载物,以为轻便,当地叫吹牛皮。

此语传入内地,引以为奇。以后乡下人引申为今日片大嘴、说大话的意思。

拍马屁 简称拍马,是指一些人趋炎附势、哄捧、奉承、谄媚的行为。据传,北方人居住草原,出门行走都要骑马乘车,故以马为荣。

有时路逢亲友,互相下马致意,常用手拍对方马屁股赞曰:“好马好马!”(因为马的全身惟屁股处肥胖,故常拍其处。)以后有些人为了奉迎,不管人家马之肥瘦,皆拍其处,大加赞扬。

因此人们把这种行为叫做拍马屁,易为“拍马”。 戴高帽子 指恭维人的意思。

帽子古时叫冠。据《风俗通·五帝纪》:“皇帝始制冠冕”。

古时,男子二十而冠,行冠礼,谓之成人。冕比冠早出现,其形前低后高,是帝王的专用品,皇子即位后才能加冕,《史记》载:“冠有法度,尊卑异制”,以高低而定身份,皇帝九寸,谓之“通天冠”;太子七寸,谓之“游冠”;大臣依次低下。

读书人升官叫戴冠,官升得越大,冠越高。故言戴高帽子,即谓升高官。

解放后,戴高帽子[用纸做成喇叭(话筒)形二尺多高的帽子],给游街示众的人戴上,成了一种侮辱人格的斗争形式。它起源于湖南农民运动中群众斗霸的作法。

“文革”中,关中城市农村普遍用以斗争“走资派”。另外,乡间人说话中常提到戴高帽子,则把奉承人的话叫戴高帽子。

吃醋 乡下人谓妇人忌其丈夫与她人相好叫吃醋,把丈夫男女关系暖味之事称为酸事。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当了皇帝,对功绩显赫的房玄龄赐一美女。

玄龄恐夫人不悦,故不受恩。太宗命人劝其妻,果然如是,遂命人带一壶毒酒去再劝,若仍不允,即令饮此毒酒自杀。

房夫人无所惧,竟执壶一饮而尽,饮后安然无恙。原来,皇帝故意让人给壶里装上醋,用计吓一下而已,当太宗得知房夫人痛饮的情况后,深赞其性刚烈见死不畏的精神,也就不再坚持“天子口里无戏言”的规矩了。

从此吃醋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成为一夫一妻制的典范。 丈夫 是已婚、成年男子之称;又含有气度不凡之意。

《彀梁传》:“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为丈夫”。《说文》:夫字下释丈夫云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

人(男)长八尺,故曰:“丈夫”,丈夫简称夫,冠就是举行结婚仪式为“加冠礼”,加了冠后即为成人。又:“男子有德而可依丈,故名丈夫”。

乡下人所说的“男子大丈夫”、“八尺堂堂男子汉”,由此演化而来。 白气 乡下人把某人粗暴厉害的行为叫白气,或称“二杆子”。

相传,秦时大将白起勇猛,与赵交战曾坑杀赵国士兵数十万,其残暴为世罕见,人们一提到他的名字就心惊胆颤,于是民间人就把脾气暴躁而冒失的人叫做“白气”(起、气音谐)。民谚云“白气冲天,冒了青烟”,意谓暴躁的人做事不考虑后果,像一股浊气一样无影无踪了。

二杆子 古时人谓二杆子,特指笔杆子(文官)、枪杆子(武将),意思是这些作官人厉害,带有一定的讽刺味;另一种说法二杆子是专为人写状从事诉讼的笔杆子和烟杆子(旧社会吸食鸦片烟的人),因为这两种杆子,都为好人所厌恶。乡下人说的二杆子是不分行业、地位,只要具有粗暴野蛮的性格和行为,都贬称其为二杆子。

二尺五 民间人说“二尺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吹捧别人的话,像给人戴高帽子一样,因为纸糊的高帽子,恰好高度是二尺五寸;二是指农家烧火用的风箱杆,其长度也正好是二尺五寸故拉风箱叫拉“二尺五”。 勾也 临潼区乡间人谓引诱他人的行为。

“勾也”二字原为“勾弋”。据《列仙传》:“钩弋夫人,姓赵,河间人,少好酒,病卧六年,右手钩拳,饮食少。

望气者云:东北有贵人,推而得之。见召,姿色佳丽,武帝披其手,得玉环而手展。

有宠,生昭帝,妊娠十四月,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所生门曰:“尧母门”;所居宫曰:“钩弋宫”。

自夫人加婕妤,后得罪掖庭,狱死,及殡,香一月,昭帝立,追尊为太皇后,更葬之,发六十二万人起阳陵。”又据《云阳官记》:汉钩弋夫人从甘泉而卒,尸香闻十余里,葬云阳,武帝思之,起通灵台于甘泉宫,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至宣帝时乃不至。”

今之勾也系由钩弋演化。

5.关于陕西八大怪的俗语,故事,谚语,绕口令或来源,越多越好,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八大怪“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

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

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

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

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益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

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

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

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

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五、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

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六、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

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

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七、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

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八、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

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帕帕头上戴 房子一边盖 面条像腰带 烙饼赛锅盖 辣子是道菜 泡馍大碗卖 唱戏吼起来 大姑娘不对外 首先说"帕帕头上戴"。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头戴羊肚毛巾和身穿对襟夹袄的西北老汉,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有七大功用;既可防风防尘防雨防晒, 还可以擦汗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

这第二怪叫作"房子一边盖",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省,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 。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皆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只是人字的一撇。

据说 因为陕西干旱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那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俗话说"南方人细致,北方人粗犷",而西北人粗之更甚。

单从他们的饮八大怪中的"面条像腰带"、"烙饼赛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就是一个特别形象的概括。据说陕西盛产小麦,所以陕西人主要以面食为主。

面条的种类繁多,面条就有棍棍面、拉面、扯面、臊子面,面条既粗又厚,吃起来光滑、筋道,很有嚼头。至于那像锅盖般大小的烙饼其实不是烙饼,准确地说叫锅盔,。

6.陕西关俗语急需,多点,每句话少点

陕西关中方言俗语录 制达:这里 ;这儿 *雾达:那里;那儿 *阿达:哪里;哪儿 *歪: 那 *啊四:哪?哪个是? *夜个: 昨天 *前个:前天 *后个: 后天 *明个:明天 *年四个: 去年 *增:厉害 *喋:吃饭、打人 *谝:聊天;吹牛 *试火:试一试 *难肠: 困难;艰难 *谄(chan)活:好;舒服 *麻捻:差劲缉矗光匪叱睹癸色含姬 *扎势: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 *花搅:开玩笑;耍(人) *幕囊:行动迟缓,不利索 *罢咧:可以 一般 *瞀(mao)乱:指思绪烦乱 *嘹扎咧:好 *麻糜子:不明事理 不讲道理 *麻搭:问题;麻烦 *扑稀赖亥:不整洁;不干净 *毕咧:完了 *瓷麻二愣:不机灵;愣头愣脑 *克利麻叉:赶快;麻利 *干梆硬正:正气正派 *疙瘩马西一和滩:乱七八糟一大堆 *都成耸咧:都成什么样子了啊? *骚情:热情过分,有讨好逢迎献媚之意。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陕西俗语陕西谚语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陕西俗语陕西谚语》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

陕西俗语陕西谚语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Word文档

带你看艺考
艺考信息时光机

四川旅游学院2022年四川、云南省的本科批次以及四川体育和对口专科批次录取结果查询

四川旅游学院2022年四川、云南省的本科批次以及四川体育和对口专科批次录取结果查询
四川旅游学院
录取查询四川旅游学院2022/8/16

宁波诺丁汉大学2022年高考录取结果查询(2022-08-15更新)

宁波诺丁汉大学2022年高考录取结果查询(2022-08-15更新)
宁波诺丁汉大学招生办
录取查询宁波诺丁汉大学招生办2022/8/16

西安外事学院2022年青海、甘肃、吉林、四川普通类专科录取结果查询

西安外事学院2022年青海、甘肃、吉林、四川普通类专科录取结果查询
西安外事学院招办
录取查询西安外事学院招办2022/8/16

嘉兴学院2022年上海市录取结果查询

嘉兴学院2022年上海市录取结果查询
嘉兴学院招生办公室
录取查询嘉兴学院招生办公室2022/8/16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2022年四川专科批录取查询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2022年四川专科批录取查询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录取查询四川工业科技学院2022/8/16

浙江中医药大学2022年上海市普通本科批结果已可查询

浙江中医药大学2022年上海市普通本科批结果已可查询
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办
录取查询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办2022/8/16

文山学院2022年贵州省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查询

文山学院2022年贵州省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查询
文山学院订阅号
录取查询文山学院订阅号2022/8/16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2年新生及老生学费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2年新生及老生学费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学费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2/8/16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上海市本科普通批(综合改革)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上海市本科普通批(综合改革)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
录取查询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2022/8/16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高班本科一批(理工)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高班本科一批(理工)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
录取查询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2022/8/16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西藏自治区内高班本科一批(理工)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西藏自治区内高班本科一批(理工)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
录取查询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2022/8/16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科二批预科(理工)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科二批预科(理工)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
录取查询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2022/8/16

成都东软学院2022年录取结果查询(更新至8月15日)

成都东软学院2022年录取结果查询(更新至8月15日)
成都东软学院招生办公室
录取查询成都东软学院招生办公室2022/8/16

西南医科大学2022年上海本科普通批录取结果查询

西南医科大学2022年上海本科普通批录取结果查询
西南医科大学
录取查询西南医科大学2022/8/16

上海海事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录取结果查询持续更新中(8月16日)

上海海事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录取结果查询持续更新中(8月16日)
上海海事大学招生办
录取查询上海海事大学招生办2022/8/16

陕西科技大学2022年录取结果查询

陕西科技大学2022年录取结果查询
陕西科技大学本科招生
录取查询陕西科技大学本科招生2022/8/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年本科录取结果查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年本科录取结果查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办
录取查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办2022/8/16

西安理工大学2022年8月15日录取结果查询

西安理工大学2022年8月15日录取结果查询
西安理工大学招生办
录取查询西安理工大学招生办2022/8/16

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插班生拟录取名单

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插班生拟录取名单
华东师大本科招生
录取查询华东师大本科招生2022/8/16

山东师范大学2022年录取结果查询(截止至8月15日)

山东师范大学2022年录取结果查询(截止至8月15日)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招生
录取查询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招生2022/8/16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

艺考热搜

艺考数据
艺考资源站

  • 艺考分数线
  • 艺考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