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2009年工作计划

计划总结
2010/11/1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思路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为指导,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实施灾后重建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提速发展计划
为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增长速度30%为目标,2008年争取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1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5%,增加值为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
生物与医药制造业领域。2008年计划完成产值100亿元、增加值45亿元。重点支持黔产道地药材的重大工艺创新和深度开发、中医药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苗药等优势资源领域新药创制等,培育中药现代化制药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进行药材品种选育和防退化技术攻关,提高一批单品种对药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重点支持中药制造业产值超亿元的17家骨干企业的深度技术开发和单品种产值超过亿元的9种畅销产品的品牌提升。
先进制造与新型装备制造业领域。2008年计划完成产值60亿元、增加值20亿元。重点支持航空航天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积极支持飞机及飞机零部件产业发展,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军民两用技术研究,为建设贵阳飞机及飞机零部件生产和转包生产基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从而推动产品技术配套体系建设和产业链延伸;继续支持数控机床、微特电机、新型挖掘设备、节能型电力设备、混合动力装置等新型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技术攻关,提升新型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支持汽车零部件、工程液压产品技术攻关,形成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优势的产业群。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领域。2008年计划完成产值25亿元、增加值8亿元。重点支持高清晰数字电视产品的技术创新和配套零件的技术创新活动,以科技为支撑推动配套件生产就地形成产业链;支持振华电子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军民结合两用技术攻关活动。围绕新一代数码视讯技术、大屏幕数字彩色电视技术、光电控制信息产品开展技术攻关;重点支持贵阳软件园入园企业围绕软件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活动,提升贵阳软件制造能力和水平。
新材料产业领域。2008年计划完成产值15亿元、增加值7亿元。重点围绕新型化学原料与化学品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新能源材料制造、高分子功能材料制造、高性能无机材料制造等产品制造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在以铝为基的高性能合金材料制品、新型聚合物材料与制品、新能源材料及制品、先进陶瓷材料、光电子信息功能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产品技术领域实现产业技术突破,促进多晶硅、塑料母粒等产品形成产业规模。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制造业。2008年计划完成产值10亿元、增加值5亿元。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产品制造、太阳能集热技术与产品制造、新型高效率电池制造,节能环保产品制造的技术攻关,促进锂离子电池、生物柴油、太阳能集热器等产品的产业化。
针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30%的增长速度,组织实施60项重大科技攻关,加大对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自主研发投入,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新型能源和相关新型材料等产业化基地建设,减少高能耗产业在全市工业布局中的比例,加大培育低能耗、零排放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建立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制造业技术服务体系,尽快形成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名牌产品、产业化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经充分调研,2008年将重点攻关“年产300吨低成本太阳能级多晶硅”、“基于CAN/LIN网络的汽车车身控制系统”、“20—30吨级液压挖掘机配套件攻关”、“发动机叶片产业化”、“军民两用高精度微型电机生产”、“手机网络和硬盘的产业化”、“海棉钛产品的产业化”等17个年新增产值上亿元项目,尽快攻克关键技术,实现更大产业化。新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提速计划。
二、实施雪凝灾后重建科技计划
今年我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雪凝灾害,如何抗击时间长、大面积的凝冻,如何防范冰雪融化引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如何结合灾后重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等等,这给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要紧紧围绕全市“抓重建、保民生”的工作大局,紧密结合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求,实施灾后重建科技计划。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