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把酒问月》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古诗
2024-6-22 10:21:48 文/易瑾轩 图/白梦洁
全诗原文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注释
- 青天:指碧蓝的天空。
- 停杯:停下酒杯,指暂停饮酒。
- 皎如飞镜:明亮如同飞舞的镜子。飞镜,形容月亮。
- 丹阙:红色的宫阙,指皇宫。
- 绿烟:指暮霭或雾气。
- 清辉:清澈明亮的光辉。
- 白兔捣药:指月亮中的玉兔捣药的传说。
- 嫦娥孤栖:指嫦娥独居广寒宫。
- 宁知:怎知,难道知道。
- 金樽:指盛酒的金杯。
翻译
碧蓝的天空中月亮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我今天停下酒杯来询问它。
人们想攀登明月却不可得,而月亮却随着人们的脚步前行。
明亮如同飞舞的镜子照临在红色的宫阙上,绿烟消散后清澈的月光照耀出来。
只看到夜晚月亮从海上升起,哪里知道天亮时它隐没在云间。
月亮中的白兔秋去春来不停地捣药,嫦娥孤单地栖居在广寒宫中与谁为邻?
今天的人看不到古代的月亮,但今天的月亮却曾照耀过古人。
古人和今人如同流水一样逝去,共同观赏的明月却依然如此。
只愿在歌唱和饮酒的时候,月光能长久地照在我的金杯里。
赏析
李白的《把酒问月》通过对月亮的吟咏,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全诗情景交融,语言流畅,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李白豁达、超脱的胸怀。
首联“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诗的开篇,李白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对月亮的思考。“青天有月来几时?”这一问句表达了对月亮起源的好奇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停杯一问,表现了诗人停下饮酒,认真思考人生的态度。
次联“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这里,李白通过描写人们想要攀登明月却不可得的情景,反映了人生中的很多愿望难以实现。然而,月亮却总是随着人们的脚步前行,这一反差表现了自然界的无情和人们追求的无奈。
三联“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这两句描写了月亮的美丽景象。明亮如同飞舞的镜子,照临在红色的宫阙上,绿烟消散后清澈的月光照耀出来。这一描写不仅展示了月亮的美丽,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四联“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这两句描写了月亮从夜晚升起到早晨隐没的过程。诗人通过描写月亮的变化,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五联“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这里,李白引用了月亮中的神话传说。白兔秋去春来不停地捣药,嫦娥孤单地栖居在广寒宫中。通过这些传说,表现了月亮的神秘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六联“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今天的人看不到古代的月亮,但今天的月亮却曾照耀过古人。通过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
七联“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这两句通过对比古人和今人,表现了时间如流水般逝去,只有明月依然如故。通过这一对比,进一步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尾联“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歌唱和饮酒的时候,希望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通过这一愿望,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总结
李白的《把酒问月》通过对月亮的吟咏,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全诗情景交融,语言流畅,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李白豁达、超脱的胸怀。通过对《把酒问月》的翻译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和情感世界,感受到唐诗的独特魅力。
以上有关“李白《把酒问月》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蔚弦歌(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