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画鹰》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古诗
2024-6-22 10:21:48 文/庞瑾 图/常诗琪
全诗原文
《画鹰》
【唐】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岩霾道黑,养翮击天枢。
伤心千古马,空性一朝虞。
幽目成独卧,挥弦意何如?
注释
- 素练:白绢,指画卷。
- 风霜起:形容画中鹰的气势,仿佛能引起风霜。
- 苍鹰:灰黑色的鹰,猛禽的一种。
- 画作殊:画得特别、与众不同。
- ?(yáng)岩:高峻的山岩。
- 霾道:指飞翔的路径上阴霾弥漫。
- 养翮(hé):养羽,指准备飞翔。
- 击天枢:击天的枢纽,形容飞得很高。
- 伤心千古马:感伤于古代那些失去自由的马。
- 空性:指徒有其表的野性。
- 一朝虞:一天之间被捕捉。
- 幽目:深邃的眼神。
- 独卧:单独躺卧。
- 挥弦:比喻失去了自由和威风。
- 意何如:心情如何。
翻译
白绢上描绘的鹰,仿佛能引起风霜。
苍鹰画得与众不同,高峻的山岩上,阴霾遮蔽了飞翔的路径。
养好羽翼准备飞向高空,直击天的枢纽。
感伤那些千古的良马,它们本性虽野却被捕获。
鹰的幽深眼神,孤独地卧着,失去自由,它心中会有怎样的感慨?
赏析
杜甫的《画鹰》通过对一幅鹰画的描绘,表达了对鹰的雄壮姿态和失去自由的感伤。全诗以画鹰为题,通过描写鹰的外貌和气势,表达了诗人对豪情壮志和自由精神的向往。
首联“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诗的开篇描写了画卷中的鹰,白绢上的鹰仿佛能引起风霜。这里“风霜起”不仅描绘了鹰的气势,也暗示了它的威武和力量。
颔联“?岩霾道黑,养翮击天枢”
接下来描写鹰的生活环境和飞翔准备。高峻的山岩和阴霾的路径,表现了鹰生活的险恶环境。养好羽翼准备飞向高空,显示了它的野性和壮志。
颈联“伤心千古马,空性一朝虞”
通过对古代良马的感伤,表达了对鹰失去自由的感慨。那些野性十足的良马,却在一天之间被捕捉失去自由,这与画中的鹰形成了对比。
尾联“幽目成独卧,挥弦意何如”
最后两句描写了鹰失去自由后的孤独和无奈。鹰的幽深眼神,孤独地卧着,失去自由后,它的心情如何?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鹰失去自由的深切同情。
意境解读
杜甫的《画鹰》不仅仅是一幅鹰的画作,更是对豪情壮志和自由精神的讴歌。诗中通过对鹰的描绘,表现了它的威武和力量,同时也表达了它失去自由后的无奈和感伤。诗人以鹰为喻,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自然与情感的融合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融合了诗人的情感。鹰的气势和环境,象征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而它失去自由的感伤,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豪情与悲情的对比
全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豪情与悲情的强烈反差。鹰的威武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和真挚。
总结
杜甫的《画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表现了对豪情壮志和自由精神的讴歌。全诗情景交融,语言生动,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通过对《画鹰》的翻译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创作风格和情感世界,感受到唐诗的独特魅力。
以上有关“杜甫《画鹰》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劳飞鸿(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