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性事件

中考历史
2022/2/1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性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战役,在此战役中,李鸿章培养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发动了一场富国强军的洋务运动。1861年新余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现代军工民企。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海军全军被推翻,标志着洋务运动30多年的失败。
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投入,但并没有使中国繁荣富强。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专制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