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综合信息
2021/12/1
北京各大研招院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通知汇总
及时关注报考院校招生简章信息可以清楚了解目标院校学校概况、报考条件、报考日程、联系方式、学制、费用等事项。为帮助考研考生及时了解到目标院校招生简章公告信息,小编整理“中国中医科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内容,了解一下~
中国中医科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中医药科学研究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心任务。建院60余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中医药基础理论、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及中药新药研发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由于在青蒿素发现及其应用于疟疾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先后于2011年获得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华伦阿尔波特奖,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成为在中国大陆开展科学研究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是中国科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继诺奖之后,屠呦呦又获得201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截止2018年底,我院共获得各级科技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58项(第一完成单位),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及全国科技大会奖18项,省部级及社会力量奖600余项。
我院在中医药领域中科研实力雄厚,拥有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和4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三级甲等中医院)。我院《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等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位列行业前矛。
我院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二级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我院拥有4名两院院士,5名国医大师,4名全国名中医,19名岐黄学者,1000多名高级专家和研究员,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
我院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于中医药科研和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以服务社会需求和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和系统的专业技术,具有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医疗等工作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类型和方式
(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培养从事专业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相应学科门类的学术型学位;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从事中医学或中药学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专业学位,包括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在招生专业目录中,专业代码以“105”开头的专业均为该类型硕士研究生。
(三)培养方式:非定向、全日制、3年制培养
三、招生规模
按照教育部下达的计划指标数和推免拟录取后的指标数进行测算,2022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210名(不包含推免生,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最终以教育部实际下达的招生计划指标数为准。
四、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可再次报考硕士研究生,但学校不提供奖学金。
(五)报考专业学位资格要求
1、报考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为1057**)必须为统招五年一贯制(不包括专升本和专接本)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且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文件规定,须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专业要求(本科毕业专业为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及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要求(已参加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在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退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均不能申报);复试须参加临床专业技能考核,入学后采取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接轨的培养,毕业后授予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2、报考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为105600)主要接受医药专业类毕业生报考,也接受相关学科的专业(理、工、农相关专业)考生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