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上撤销榜的本科专业

2024高考
2019-5-19 11:22:47 文/刘若熙 图/郭婧宸
日前,教育部正式对外发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根据统计,2018年普通高校共新增备案本科专业1831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241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0个、撤销本科专业416个。
这份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结果一经公布,即引发广泛关注。其中受关注较多的除了新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外,还包括撤销专业的情况。
虽然撤销专业是每年的常规操作,但此次撤销416个专业,在数量上创下历史之最。
近十年高校撤销数量靠前的专业
近日有机构整理了近十年(2009-2018)教育部公布的撤销专业结果。
结果显示,2014年以前,高校撤销专业并不多,基本都在100个以下,而从2015年开始,高校撤销数量大幅上升,近四年撤销专业数量分别为2015年(118)、2016年(149)、2017年(241)、2018年(416)。
据统计,十年内被撤销最多的专业分别是:服装与服饰设计(39个)、信息与计算科学(35个)、会计学(30个)、公共事业管理(28个)和教育技术学(27个)。
高校撤销专业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招生阶段困难,学生凑不齐一个班;二是学科教学目标重合,主要是与其他专业界限模糊导致定位重合,不利于管理;三是就业前景堪忧,与社会发展需要不匹配,功利性强缺乏长远规划,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惨淡。
部分年年上撤销榜的专业
01、服装与服饰设计
不少高校在设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时,没有做深度的了解,缺乏培养这方面学生的能力,并且现在的服装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直接自我先淘汰掉这些“水分专业”了。
02、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和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今年有12所高校拟撤销这个专业,或许是因为高校设立的其他专业与它的定位重合了,必须要有取舍。
03、教育技术学
首先教育技术学要培养的是关于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设计,管理方面的人才,但其实很多高校关于这个专业的课程也仅仅是学学软件或一些理论知识,到了真正毕业的时候,其实很多的同学会面临就业难这个问题。
0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主要做的就是针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目前,这个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是已经完全不成正比了,这样就导致很多同学找不到饭碗。
05、公共事业管理
作为一门“管理学中的管理学”专业,社会对公关事业管理专业的需求仅仅存在于“理论”。于是,除了毕业后考研,那些转专业失败的公共事业管理学毕业生,并没有明确对口的工作岗位。
高等教育外延式扩张的“后遗症”
自高校扩招以来,为迅速扩大办学规模,实现“专科升本科”“学院改大学”,很多高校忽视自身情况,盲目追踪所谓的“热点”,开设新专业。
然而由于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培养出的毕业生专业素质不过硬,数量却远超过市场需求,大批毕业生无法在本专业就业。
据权威部门统计,2017届大学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其次是“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其中,有11%的本科生及12%的高职高专生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是因为达不到专业相关工作的要求。
选专业时可适当参考这些数据
中青报有笔者基于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对不同学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倒推,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学科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希望能为高中生专业选择、职业规划起到参考意义。
1. 理科类国内升学、出国出境最多;工科类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最多。
从具体的毕业去向看,理科类国内升学的占比最高,为27.3%;人文类的占比最低,为16.9%。理科类出国出境的占比最高,为8.8%;工科类的占比最低,为3.6%。工科类选择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和灵活就业的占比最高,为21.4%;理科类的占比最低,为15.9%。
2. 不同学科毕业生对月起薪的总体满意度稍有差异,但并不显著。
理科类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的比例最高,为83.9%,不满意的比例最低,仅1.0%;人文类毕业生总体满意的比例最低,但也达到了81.1%,不满意的比例最高,也仅有1.9%。
3. 大学生在地级以上城市就业比例高,管理、技术和服务类工作三足鼎立。
从毕业生的就业城市来看,高校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81.3%。就业的行业选择主要集中于金融、IT和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25.9%),制造、建筑和采矿业(22.1%),科教文卫业(19.7%),运输和商业(12.12%)等4个方面。
尽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存在较为显著的学科差异,但这是群体性的差异,反映的是较为宏观层面的情况。在每个学科类中,对于毕业生个体而言都不缺乏高收入、高满意度的高质量就业情况。
因此,所谓的“好专业”是相对的,与个人的偏好和主观评价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