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谚语有哪些

1.中药谚语与歇后语

一、中药谚语

1、采集与来源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果实应初熟,种子老熟用;茎叶宜在夏;花采舍苞中;采集要合理,资源永利用”;“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这两首谚语总结了各种中药采集的最佳时间与最佳地域。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指出茵陈采集的最佳时间是农历三月,过时不但功效迥异,甚至完全失去药用价值。

“知母好刨,就怕拔毛。”指出了采收知母时应注意的问题。

“黄牛有病有牛黄,”指出了只有生病的牛才可能生有牛黄。

2、识别、炮制与用量

“粗皮横纹菊花心,不问就是西洋参。”简明扼要地道出了西洋参的特征。

“雄黄见火毒如砒。”指出了炮制雄黄时切忌火煅,煅烧则会分解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有剧毒。 “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提示我们临证不可贸然大量应用细辛,一般不宜超过1钱(即3.125克左右)。

3、功用与主治

“有毛能止血(如紫珠草),有刺善驱风(如钩藤),肿节治跌打(如九节茶),粘潺拔毒功(如木芙蓉),藤茎黏风湿(如海风藤、络石藤),中空消水肿(如通草、木通),花叶能升散(如桑叶、菊花),子实专下行(如苏子、枳实),麻辣治蛇咬(如两面针、九里香),芳香功止痛(木香、沉香、香附),酸涩可收敛(如五倍子),甘味补气雄(如黄芪、甘草),苦寒泻火热(如黄连、大黄),辛辣善温中(如干姜、胡椒),咸味能软坚(如海藻、昆布),质重能镇静(如珍珠母、龙骨)”;“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这两段谚语指出了中药形状、性,味与治疗作用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二、中药歇后语

口吃青果——先苦后甜。

花椒大料——两味。

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三钱的胡椒——一撮儿。

五月初六卖菖蒲——过时货。

六月吃薄荷——好良(凉)心。

九月的菊花——黄灿灿。

十月的鸡冠花——老来红。

药铺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

没有根的浮萍——无依无靠。

惊蛰的蜈蚣——越来越毒。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蜜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花粉飘香——春天到了。

天黄地黄——尘土飞扬。

西山一点红——日落。

握着蒺藜死不丢——不拍扎手。

百合田里栽甘蔗——苦根甜苗。

2.求中医养生谚语有哪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

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

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德靠自修,神靠自养。

乐靠自得,趣靠自寻。忧靠自排,怒靠自制。

喜靠自节,恐靠自息。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人生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有病最怕乱投医。

针灸拔罐,病去一半。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冬不蒙首,春不露背。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表壮不如里壮。

小孩不蹦,必定有病。有钱难买老来瘦。

百病从口入,病从虚处发。感冒是百病之母。

裤带越长,寿命越短。 英雄只怕病来磨。

小病不治,大病难医。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衣服常洗换,强如上医院。

牙不剔不稀,耳不掏不聋。 苍蝇嗡嗡叫,疾病快来到。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蔬菜是个宝,赛过灵芝草。能忍者长寿。

(常山)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饮前洗手,饭后漱口。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饭后散步,不进药铺。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以上这篇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谜语网!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3.关于疾病、治病的谚语

卫生搞得好,疾病不缠绕。

不干不净,吃了生病。

卫生好,病人少;饮食净,少生病。

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

卫生搞得好,疾病不来找。

丰收要靠劳动,强身要靠卫生。

防病无别窍,卫生要搞好。

机器不擦要生锈,人不卫生要短寿。(壮族)

勤穿勤脱,胜过吃药。

新生孩儿无六月。

春捂秋冻,少生杂病。

即脱即着,胜过服药。

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帽。

热不马上脱衣,冷不马上穿棉。

多衣多寒,少衣少寒。

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汗水没有落,莫浇冷水澡。

出汗不迎,跑步莫凹胸。

大汗后,莫当风,当风容易得伤风。

预防伤风和感冒,增强体质最重要。

预防伤风和感冒,当心着凉最重要。

只忙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大病要养,小病要抗,无病要防。

与其病后去求医,不如病前早预防。

百病不如一防。 —— 谚语

一份预防方,胜过百份药。

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大水不到先垒坝,疾病没来早预防。语

有病早治,无病早心。

害胆病的,连海螺也看成黄色的。(藏族)

干痨、气鼓、噎,阎王下请帖。

穷勿信命,病勿信鬼。(壮族)

炕上有病人,地上有愁人。

得病想亲人。

病来如箭,病去如线。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阴来阴去阴下雨,病来病去病倒身。

小孩不蹦,必定有病。

小孩无假病。

杨柳发青,百疾皆生。

眼睛害病是手上得的,肚子害病是嘴里得的。(哈萨克族)

男怕脚肿,女怕头肿。

积劳成疾。

天黄有雨脚,人黄有病魔。

天黄有雨,人黄有病。

人生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

一脉不和,周身不适。

疮不过百水。

背无好疮。

伤风是百病之母。

小伤风三天,大伤风七日。

病怕没名,疮怕有名。

病从虚处发。百病乘虚而入。

寒从脚下起,病从口中入。(蒙古族)

百病从口入。

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

英雄只怕病来磨。

什么风都下雨,什么病都死人。

好话怕的冷水浇,好汉怕的病缠倒。

4.谚语大全养生之道

适时养生类谚语 寒从足下生,百病凉上起。

病从口中入,凉从脚上来。狗从嘴冷,人从腿冷。

越热越出汗,越冷越打颤。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越吃越馋,越烤越寒。 食不过饱,衣不过暖。

饭吃得不饱不饿,衣穿得不冷不热。 人懒没有好生活,衣穿多了要上火。

睡觉图凉快,不拉肚子那才怪。 太阳是个宝,晒晒身体好。

常晒太阳,身体健康。经常晒太阳,筋骨强如钢。

天天晒太阳,胜过吃药方。要想寿命长,经常晒太阳。

阳光不照临,医生找上门。 立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冷天气。

四八月,防着凉,早晚注意加衣裳。 六月六,晒衣服,减少疾病添幸福。

小寒大寒,冻死老汉。冬不恋床,夏不贪凉。

宁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饭要定时吃,衣要看天穿。

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帽。 春捂秋冻,一年无病。

冬不蒙首,春不露背;夏不露腹,冬不露肩。 冬不坐木头,夏不坐石头。

二八月乱穿衣,小心病害上身体。 气候不正,仅防疾病。

天热防中署,天寒防伤风。七月秋风渐渐凉,伤风感冒要预防。

秋风凉,添衣裳。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大汗莫当风,当风易伤风。

伤风伤风,多在秋冬。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冬吃生姜,不怕风霜。 讲究卫生类谚语 常讲卫生,百病不生。

干干净净一身轻, 不干不净生百病。 锻炼是金丹,卫生是药方。

卫生搞得好,疾病不缠绕。 勤劳动丰衣足食,讲卫生延年益寿。

不干不净,吃了得病, 干干净净,吃了太平。吃喝净,少生病。

器具不擦要生锈,人不卫生要短寿。万物从土生,百病从口入。

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饮食不检点,大病在眼前。

喝开水,吃热菜, 肠胃健康少病害。饮食要卫生,一热二鲜三干净。

注意营养味道好,讲究卫生饭菜香。贪图凉快吃冷饭,吃后容易把病犯。

饭不熟不吃,水不开不喝。臭鱼烂虾,得病冤家。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癌。

蔬菜要清水洗,水果要削皮吃。要想不生病,锅盆碗灶都干净。

饭前便后洗手,胃肠疾病少有。肚子害病嘴里得,眼睛害病手上得。

饭前要洗手,饭后要嗽口, 习惯成自然,百病全赶走。 小小一口痰,病菌千千万。

洗脸洗额脑,扫地扫旮旯。 耙田注意耙角落,洗脸勿忘洗耳朵。

洗头洗脚,胜过吃药。 牙不剔不稀,耳不挖不聋, 鼻不掏不破,眼不擦不红。

少情欲,多沐浴。头发常梳理,衣服勤换洗。

脏生虱子懒生疮。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

床铺干净,舒坦入梦。饭要细嚼,衣要勤洗。

勤穿勤脱,胜似吃药。 勤洗衣裳勤洗澡,多晒被褥身体好。

勤洗衣裳勤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勤洗勤晒,舒适爽快;多洗多晒,病灾不来。

笑脏笑破不笑补,勤洗勤换才舒服。窗明几净颜色调,能除紧张与疲劳。

常开窗,透阳光, 空气流通保健康。若要不生病,处处扫干净。

无事勤扫屋,强如上药铺。四害消灭光,健康有保障。

病灾不染清洁地,幸福常临健康家。生理卫生强身,心理卫生强心。

夫妻情感类谚语 夫妻多恩爱,神仙也不怪。夫妻相敬如宾,越活越显年轻。

夫妻恩爱到白头,日子清贫也风流。男弱女强,幸福不长。

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过了重阳节,夫妻宜多歇。

夫不嫌妻丑,活过九十九。妻不嫌夫憨,百岁能转弯。

秧好一半谷,妻好终生福。一日夫妻百日恩,白头偕老成寿星。

鲜花虽美怕寒霜,夫妻恩爱寿无疆。子孝父心宽,妻贤夫兴旺。

夫妻同苦共甘,棒打鸳鸯不散。恩恩爱爱虽老不老,打打闹闹未老先衰。

伴侣两相无猜,日子舒畅自在。和睦家庭风光好,恩爱夫妻幸福长。

心情愉悦类谚语 笑为力量的亲兄弟,愁为健康的死对头。 不讲不笑,不成世道;不玩不笑,不成老少。

笑一笑,老来少,心灵美,人更俏。 不说不笑,一天混不到。

养生之道,眉开眼笑。 笑口常开,健康常在。

笑口常开,无病无灾。有说有笑,阎王不要。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笑治百病,愁生百病。笑笑乐乐散了心,不笑不乐要生病。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大笑三声,弃病提神。

健康使人快乐,快乐使人健康。怒伤肝,愁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

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财富,健康就是人生最大的本钱。 身体健康是基础,家庭和睦是保障,朋友来往是乐事。

乐观使人长寿。动则不衰,乐则长寿。

饭养人,歌养心。 心胸坦荡,体健寿长。

心胸宽大能撑船,欢乐健康享百年。 胸怀要开阔,坦荡无忧愁。

要想健康快活,学会自己找乐。 一片忠诚是长寿之本,满怀善良是快乐之源。

人闲长指甲,心闲长头发。 心平气和,五体安宁。

喜悦、节制和平静把医生拒之门外。 豁达者长寿,忧伤者短命。

快乐乃人生之致友,忧虑乃人生之大敌。 自卑使人气短,奋发助人寿长。

能求苦中乐,笑笑便了却。 遇到好事哈哈笑,遇到坏事笑哈哈。

人逢喜事精神爽,两腿走路也快当。 不懒不馋益寿延年,不急不恼百年不老。

乐时同饮茶酒,苦时彼此安慰。 乐时光阴易过,愁时岁月难熬。

看个医生,不如多个朋友。 忌愁制怒,人生高寿。

宁吃开心粥,不吃皱眉饭。 宁喝喜眉汤,不喝皱眉酒。

老无所好,精神枯燥。 精神空虚催人老,生活多彩寿。

5.中医的有什么名句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翼匮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

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景岳全书??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症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 作者: 82年的酒 2007-7-5 09:14 回复此发言 -------------------------------------------------------------------------------- 2 中医名言名句 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症瘕类》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

6.有关中医养生的常识,俗语,谚语

谚语多为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虽简洁通俗,但其中的道理非常深刻,现代人若从中吸取营养,将大有益处。

在谚语中关于运动养生的比比皆是。如“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健身走在先,百练不如一走”,“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寒从脚下起”。从这些谚语中透出一个道理就是,人老腿先老,养成健身走路的生活习惯,多走路,能强化体能,促进心肺肠胃和四肢活动,使人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大,从而激发人体内脏器官功能的活动。

而关于四季调理养生的谚语也有不少。仅就穿衣来讲,就有“冬不蒙首,春不露背”,“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冬练日出最佳时,雾中锻炼身受伤”。这些谚语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穿着中要注意些什么,才有利健康。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头部保暖,因为“头是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所以老人冬天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

谚语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此谓人生的真实写照,关键是看自己怎样去对待。在我国的谚语中:“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心宽才能体胖”,“笑口常开,青春常在”,“时常开口笑,寿比南山高”,“遇事不恼,长生不老”,“不气不愁,活到白头”。放眼古今长寿者,多为乐观处世人,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启迪。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中医谚语有哪些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中医谚语有哪些》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

中医谚语有哪些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Word文档

带你看艺考
艺考信息时光机

四川旅游学院2022年四川、云南省的本科批次以及四川体育和对口专科批次录取结果查询

四川旅游学院2022年四川、云南省的本科批次以及四川体育和对口专科批次录取结果查询
四川旅游学院
录取查询四川旅游学院2022/8/16

宁波诺丁汉大学2022年高考录取结果查询(2022-08-15更新)

宁波诺丁汉大学2022年高考录取结果查询(2022-08-15更新)
宁波诺丁汉大学招生办
录取查询宁波诺丁汉大学招生办2022/8/16

西安外事学院2022年青海、甘肃、吉林、四川普通类专科录取结果查询

西安外事学院2022年青海、甘肃、吉林、四川普通类专科录取结果查询
西安外事学院招办
录取查询西安外事学院招办2022/8/16

嘉兴学院2022年上海市录取结果查询

嘉兴学院2022年上海市录取结果查询
嘉兴学院招生办公室
录取查询嘉兴学院招生办公室2022/8/16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2022年四川专科批录取查询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2022年四川专科批录取查询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录取查询四川工业科技学院2022/8/16

浙江中医药大学2022年上海市普通本科批结果已可查询

浙江中医药大学2022年上海市普通本科批结果已可查询
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办
录取查询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办2022/8/16

文山学院2022年贵州省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查询

文山学院2022年贵州省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查询
文山学院订阅号
录取查询文山学院订阅号2022/8/16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2年新生及老生学费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2年新生及老生学费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学费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2/8/16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上海市本科普通批(综合改革)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上海市本科普通批(综合改革)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
录取查询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2022/8/16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高班本科一批(理工)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高班本科一批(理工)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
录取查询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2022/8/16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西藏自治区内高班本科一批(理工)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西藏自治区内高班本科一批(理工)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
录取查询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2022/8/16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科二批预科(理工)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科二批预科(理工)录取结果查询
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
录取查询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2022/8/16

成都东软学院2022年录取结果查询(更新至8月15日)

成都东软学院2022年录取结果查询(更新至8月15日)
成都东软学院招生办公室
录取查询成都东软学院招生办公室2022/8/16

西南医科大学2022年上海本科普通批录取结果查询

西南医科大学2022年上海本科普通批录取结果查询
西南医科大学
录取查询西南医科大学2022/8/16

上海海事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录取结果查询持续更新中(8月16日)

上海海事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录取结果查询持续更新中(8月16日)
上海海事大学招生办
录取查询上海海事大学招生办2022/8/16

陕西科技大学2022年录取结果查询

陕西科技大学2022年录取结果查询
陕西科技大学本科招生
录取查询陕西科技大学本科招生2022/8/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年本科录取结果查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年本科录取结果查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办
录取查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办2022/8/16

西安理工大学2022年8月15日录取结果查询

西安理工大学2022年8月15日录取结果查询
西安理工大学招生办
录取查询西安理工大学招生办2022/8/16

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插班生拟录取名单

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插班生拟录取名单
华东师大本科招生
录取查询华东师大本科招生2022/8/16

山东师范大学2022年录取结果查询(截止至8月15日)

山东师范大学2022年录取结果查询(截止至8月15日)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招生
录取查询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招生2022/8/16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

艺考热搜

艺考数据
艺考资源站

  • 艺考分数线
  • 艺考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