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边学边问

高中知识
2022/1/5
1.关于不懂就问的谚语
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仲虺之诰》 自用:自以为是 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丰富,自以为是,知识就浅薄。 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切:用刀切断,指加工骨器 磋:用锉磨平,指加工象牙 琢:用刀雕刻,指加工玉石 磨:磨光,指加工石头 比喻一个人品德的进修砥砺以及学问的研讨。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下问: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 思想敏锐而勤奋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罔:迷惑不解 殆:精神疲倦 读书不思考,问题仍然不解;只思考而不读书,精神就会疲倦。指要有所收获就应多读书勤思考。
5.**闻一以知十。——《论语·公冶长》 听到一个道理,可以推知十个道理,喻善于学习,会动脑筋。
6.**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温习旧的知识,可以从中学到新的知识。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疲倦。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时:按时 说:悦,高兴 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也很高兴,指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我曾经整天不吃不睡去冥思苦想,但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
1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发愤学习而忘记了吃饭,快乐的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自己快老了。
2.关于“不懂就问”的谚语或俗语有哪些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闻一以知十。
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以人为师能进步。
不听指点,多绕弯弯。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讳疾忌医的人找不到良药。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怕问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若要精,人前听。
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东非谚语)
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非洲谚语)
好问不须脸红,无知才应羞耻。(日本谚语)
3.有关勤学好问的谚语 只要5条 多点更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谚语边学边问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谚语边学边问》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