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重大事件及历史意义(3)

一二九演讲稿
2012/12/5
⑤.反映的愿望不同:前者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后者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5 概括归纳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并分别分析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⑴.清政府:
面对侵略一方面由抵抗到妥协求和,另一方面顽固守旧,拒绝进行任何改革;
原因:是由满清贵族顽固的阶级立场决定的;其当时的腐朽性也决定了其态度;
⑵.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
开始抛弃夜郎自大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并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
原因:是由鸦片战争使民族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也是其爱国立场决定的;
⑶.洪秀全、洪仁玕等农民阶级领袖:
洪秀全引进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会发动革命,并力主以绝对平均主义改造社会;其思想转变与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影响有关,也是由其小农的地位与立场决定的;
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新方案,主张学习并发展资本主义,但对西方认识较浅;原因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传入影响的结果,也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有关。
⑷.地主阶级洋务派: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原因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看到外国先进技术;
6.概括归纳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19世纪60、70年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⑴ 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由对抗走向勾结:《北京条约》签订和辛酉政变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⑵ 清政府调整政策:设立总理衙门、开展洋务运动;
⑶ 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加剧:控制总理衙门、掌握中国海关管理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干涉中国内政,使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
⑷ 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产生: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无产阶级队伍发展;
⑸ 救国救民的探索活动仍在继续: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⑹.教育发生变化: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组织留学教育,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一些改革,中国近代教育开始。
7.19世纪60、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加剧的原因是什么?当时中国有哪些因素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有抵制作用?为什么这些因素最终未能抵挡住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
⑴ 原因:
①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 清政府腐败,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③ 西方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⑵ 抵制作用的因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⑶ 未能抵挡原因:
① 自然经济是落后的经济形态,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面前逐步走向解体;
② 洋务运动不触动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③ 民族资本主义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的一面;
④ 人民的斗争在当时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不能取得胜利。
8.鸦片战争前,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何种地位?鸦片战争后的30年内,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你怎样评价中国社会的这种剧烈变化?
⑴.地位:
欧美各国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工业革命在欧美各国扩展;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从社会制度到生产力发展都处于落后状态;
⑵.特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加深。
①.政治上:西方列强不断扩大侵华,中国领土、主权遭破坏;总理衙门设立,清政府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中国革命;
②.经济上: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日益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新的经济、阶级因素出现;
③.文化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西学东渐趋势日益明显;文化呈现新旧过渡的特点。
⑶.评价: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是中国历史的沉沦;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同时,中国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学东渐,这是中国历史的进步,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不能看成是历史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