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古诗
2024-6-24 10:21:44 文/苏智源 图/周蕊琪
原文: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翻译:
砍伐檀树声声响,把它放在河岸上。
河水清清泛涟漪,不耕不种何来粮?
真正君子勤劳力,不会白吃别人粮!
砍伐车辐声声响,把它放在河边上。
河水清清直流淌,不耕不种何来粮?
真正君子勤劳动,不会白吃别人粮!
砍伐车轮声声响,把它放在河畔上。
河水清清泛涟漪,不耕不种何来粮?
真正君子勤劳动,不会白吃别人粮!
注释:
- 坎坎:形容砍伐树木的声音。
- 伐檀:砍伐檀树。
- 河之干:河的岸边。
- 涟猗:形容河水清澈。
- 不稼不穑:不耕种不收割。
- 胡取:为什么能获得。
- 三百廛:古代指大田。
- 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 伐辐:砍伐车辐。
- 直猗:形容河水流得笔直。
- 三百亿:这里指巨大的收获。
- 伐轮:砍伐车轮。
- 沦猗:形容河水深沉。
- 三百囷:指大粮仓。
- 素飧:白吃饭,不劳而获。
译文:
砍伐檀树的声音响彻耳边,把砍下的檀树放在河岸边。河水清澈泛着涟漪,那些不耕不种的人,凭什么能拥有三百廛的丰收?真正的君子,绝不会不劳而获!
砍伐车辐的声音响彻耳边,把砍下的车辐放在河边。河水清澈又笔直流淌,那些不耕不种的人,凭什么能拥有三百亿的收获?真正的君子,绝不会白吃白喝!
砍伐车轮的声音响彻耳边,把砍下的车轮放在河岸边。河水清澈而深沉,那些不耕不种的人,凭什么能拥有三百囷的丰收?真正的君子,绝不会白吃白喝!
鉴赏:
《伐檀》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表达了劳动者对不劳而获者的愤怒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诗中以砍伐檀树为背景,通过描述劳动过程中的辛苦和河水清澈的美景,对比那些不劳而获者的享受,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诗人通过劳动者的辛苦与不劳而获者的享受形成强烈对比,突出社会的不公平。
- 重复手法:三段诗句结构相似,通过重复加强表达的力度,使愤懑之情更加深刻。
- 象征手法:河水清澈象征了劳动者的纯洁和辛勤,而那些不劳而获者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不劳而获者的愤怒。诗中的劳动者代表了广大辛勤工作的人们,而那些不耕不种却享有丰收的人,代表了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诗人以质朴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激发了读者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社会意义:
《伐檀》通过对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不劳而获者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呼吁人们重视劳动者的付出,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激发人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社会公正的思考。
总的来说,《伐檀》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诗篇,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劳动者的辛苦和社会的不公,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以上有关“《伐檀》-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蔚心源(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