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院教授杨洋油画作品欣赏

美术高考资讯
2021-3-13 22:02:30 文/裴雨婷 图/郭强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学习。」
讲述·杨洋
杨洋,安徽亳州人,1982出生,2000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2004毕业校任教,现任西安美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在读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副秘书长。
我们与杨洋老师第一次的见面是在油画系办公室。最近的天气阴晴不定,杨老师有一些受寒,语气里参杂着一丝鼻音,精神状态却依旧很好,附近工作岗位上的老师们正在进行一天工作的收尾,杨老师盖上电脑,开启了我们的交流之旅。
「机会有它的偶然性也是有它的必然性」
零四年留校任教的杨洋,在毕业之前筹办了他人生中第一个也是到目前唯一一个个展。“当时院里有好多的老师都去看了这个展览,大家的反映还不错,我想留校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个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办个展与留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个展只是对自己四年学习时间的总结和梳理,对老师、学校、系里一种知识的回馈,也是这四年里人成长的一个过程。当时本科生留校的机会很难,我一部分也因为是幸运,当然,机会总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只有一条,没有走过的路是没有办法预测的。当然,任何的人和环境关系都是不确定的,它只是一个大概的方向,未发生的事情我们很难去推断,只不过很多资源和某些优势体现的不一样,人的成长也许就会朝着其他方面发展。”
在当时杨洋也有其他的选择,但他并没有去, “我也是离不开在美院教育这个行业的,因为美术学院在艺术这个教学行业里可以给人带来一个相对高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接触到的知识和资源都是普通高校无法比拟的。试想一下,如果我当时没有走留校这条路,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在教学上还是会有相对比较深入的理解,而在业务上,我目前在学术上的探索能力、学习能力也确实是另外一条线路所不能给的,就目前的状态来看,我现在的人生路线对于未来来说也是比较明确的,也许当初的选择对于我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
【杨洋部分作品】
「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里有什么」
“西安这个城市本身就与其他城市不一样,它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古风,在这样一个城市里,人文气质也会有所不同。西安美院处在西部,经济和发达地区比不了,但它有一个好处,这里人不用这么匆忙地追赶更迭很快的东西,因为等你追上了某种潮流会发现人家早就不玩了,这就是信息方面的的迟滞性。但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里有什么,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学习传统、吸取传统中的精华,以此来嫁接到我们的作品中。”
杨老师顿了顿,继续对我们说:“现在很多的毕业作品看起来就像商品一样,就是“能卖”,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毕业之后都在考虑自己的作品能不能卖,这一点咱们学校还是要好一些的,因为这边的市场份额并不客观。当然,要说追逐经济方面的收益我们地区确实是有劣势,但要说潜心做研究、学习的话,我觉得西安美院的条件还是可以的,也是因为受外界的干扰比较小,就能更容易地、踏实地沉浸在自己学习的状态里。永远不要担心自己落后于时代,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当下,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综合水平的优劣”
【杨洋部分作品】
「任何东西都是有原因才有结果」
无论是其作品画面氛围还是在与其的谈话中,我们都能够明显感觉到,杨老师对于传统有着不同于其他的重视。“我认为传统是一个概念,既很抽象但又很具体,任何东西都是有原因才有结果,而这所谓的'原因'其实就是传统。学院为什么称之为学院?是因为有传统才能被称之学院,一代代的经验经过总结传承到现在,很多点的原型都凝聚了智慧和那个时代已经拥有的成就,一点一滴的才造就了这个学院的厚度。若它没有传统,那便是一个商业的变体,会随着市场的波动去发展,学术被商业牵着走是很难堪的事。学院一定会有它需要守护和坚持的东西,所以不管是对于一个学院来说还是个人来说,传统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传统才有厚度。另外,我们既要尊重传统又不能被它束缚住,毕竟历史的车轮是向前滚动的,只是要确保我们在前行的过程中看得见传统的源溯点。”
「那时候并不觉得自己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也就没有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杨洋二零零四年留校至今已有十五个年头,最初任教时仅二十一岁,当时与他同龄甚至是比他大的学生有很多,角色由学生转换到教师,对此杨洋老师感受颇多。“我见习期带的是美教和雕塑,当时带的学生和我同龄的很多,雕塑系好多学生年龄都比我大很多,不过那时候没觉得自己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也就没有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所以在教学中也没觉着自己和学生有多大的差别。教了四五年书之后感受才慢慢变得不一样,慢慢才体会到差别在哪。确实老师的经验还是要比学生丰富,老师可以通过思考梳理教学经验、总结教学问题,知道怎么做才更有效,从而为学生指明方向。”
杨老师定定看着手边的茶杯,陷入沉思。“掌握方向的人往往是需要智慧的。我现在就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把某件事情做好只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但要决定方向就要看有没有智慧了。智慧这个东西很难说我有没有,当然我希望我有,严格地说我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是没有的。经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慢慢地积累,也通过对经验更丰富的教师和长者学习,我对事物的洞察力和资源的调动能力得到了增强。作为一个自然人,到了一定年龄不管是精力、体力、脑力各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成熟度,处理任何事的能力都不差,但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就得靠更多的经验和训练,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得到更好。”
「只要能看到学生有进步,就是教学的成功」
对于教育,杨洋有着别样的见解。“我觉得培养学生无非就是四个字 ——‘因材施教’,如果一个老师教学成功,那一定对这四个字有了很深的理解。‘因材施教’的水平实际上就是代表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像名医,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就是标准,老师也是一样,能够快速发现学生所需要的营养并给予他最恰当的哺育,就能快速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就是让学生在原来的原点上获得进步,因为大家起步是有差别的,如果按一种标准去要求也不科学。”
“虽然教学大纲是相对恒定的,但我们所掌握的规律是可以变通的,如何调配好比例给每个学生,这个就要看老师的执教能力了,知识资源调配对了,学生有进步,就是老师在教学方面的成果,所以好的教学成果并不是要求学生画出来一个老师认为好的东西,而是学生自身获得成长。学习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看到学生有进步,就是我们教学的成功。”杨老师眼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熠熠生辉。
“学生都认为我不爱笑,这可能和我的执教风格有关系,因为说画面问题的时候我肯定是比较严肃的。记得最早的时候,班上的学生人数还是蛮多的,一直上课也没有精力和学生开玩笑,所以他们会觉得我好像一直在教育他们,就算看到我在笑好像也不认为我在笑,所以学生就有了一个这样的判断,其实我并不觉得我不爱笑啊!”杨老师的语气透露着满满的无辜。
“不过这也是个好事,对于教学来说,我扮演的永远是教,学生扮演的是学,说不定他们觉得我严肃就会更严谨的对待学习,也会觉得我说的话靠谱一点,真要整天和他们开玩笑那万一有天我说的话不管用了怎么办!”爽朗的笑声显现着豁达。
“我平时在生活中和教学中的状态差不多,也不可能一下课就换一个人,那不就人格分裂了吗?”杨老师打趣道。“我这个人上课什么样下课就是什么样,总不能上课把学生条条框框把得很死,下课就完全放掉,这个其实也不合适,给学生贯彻的应该是始终如一的状态,当然,既要给学生感受严厉的一面也要有和蔼可亲的一面,让他感觉有什么问题是可以问老师的,这样教学才立体。”
「人生来就是一种学习」
屋外的落叶被风儿卷起,摩擦着水泥地沙沙地响,到处都是离别的气息,当我们谈到对毕业的看法时,杨老师沉思了片刻,这样说道:“对于毕业生来说,毕业是节点,但对于人生来说却是一个起点。大家从学校离开就要进入社会,一切好像都要重新开始,对于每个人的人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毕业只是短暂的一个点。”
“一个人的艺术人生到他的脑力没有办法思考之前,是一直在学习和成长的,人在停止思考之前都要在进步、学习、不断成长,学习能力能成就人生高度。对于未来,毕业仅仅只是起步,我们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以后需要面对人生中很多学习方面上或者生活上的种种苦难,不管什么时候、在哪都不要放弃学习,要珍惜生活中一切能够让我们成长为更优秀、更有质量的人的学习机会,要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而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学习。”
室内逐渐暗淡的光照提醒着采访进入尾声,附近工作岗位上的老师也逐渐减少,但对于西安美院,杨老师想说的还有很多。“七十周年对于一个自然人来说确实意义非凡,因为它已经比较接近一个生命的长度了。西安美院是一个既年轻又很年迈的一个有机体,它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也肩负着很多人的希望!祝愿咱们的母校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培养更多的人才,为西北地区的人文作出自己的贡献,也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也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着积极的人生理想、积极的学习状态和灿烂的未来!
【杨洋老师部分作品】
美术名师联盟
一直陪伴你的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