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中考历史
2022/2/1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在五四运动中提出了“改造抢到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了。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到运动中。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极投身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首先,科学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代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人民不忘历史、珍惜现在、发展未来,突出爱国主义的当代主题,更好地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
其次,合理传承民主科学进步精神。当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显示出制度优越性,中国人民愈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追求民主科学进步,就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不懈奋斗。
最后,辩证弘扬思想解放精神。一方面,我们要牢牢坚持解放思想这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法宝,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另一方面,解放思想不能放弃原则性底线,必须坚守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