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中考历史
2022/2/1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到各地去做诸侯。
分封制的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度为核心。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利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成为大宗。
嫡长子继承制在殷商末期确立(不是在西周确立)。严嫡庶之辨,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是对立的。
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制的特点之一是和宗法制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将父系的权力扩大化,同时也为分封制的延续奠定了基础。
2、分封制特点中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在血缘的基础上开始实施的,也这是当时国家内的一种政治结构,就算是要世袭诸侯之位,在君主没有特别的命令的时候,一切还都是要依靠着血缘的关系才可以继续下去。
3、分封制特点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君主虽然表面上看掌管着权力,但是说到底这种权力还是没能高度的集中,因为要知道诸侯国之内这些诸侯的权力还是非常独立的,就算是最高统治依旧是君主,但是其中还是会避免不了的出现割据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