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梳理 | 历史:近代重要会议汇总

中考学一学
2022-7-22 12:40:17 文/邵思琪
近代重要会议
1894年 兴中会成立(檀香山)
①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②孙中山开始早期的革命活动,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东京)
①通过了同盟会的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提出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决定民报为机关刊物。
②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上海)
①决定成立共产党,规定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②意义:宣告中共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之后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上海)
①内容: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分析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明确敌人: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并没有提出反对资产阶级。
③意义: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 中共三大(广州)
①提出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合作方针为党内合作。
②意义: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提供条件,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广州)
①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②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5年 中共四大(上海)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1927年 八七会议(汉口)
①内容: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成为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1929年 古田会议(福建)
①即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在于克服由于红四军的组织成分和长期处于艰苦的战斗环境而出现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②意义:肃清了一切旧式军队的影响,使整个中国红军完全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
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江西瑞金)
成立苏维埃政府,选举产生中国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贵州遵义)
①内容: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准。
1935年底 瓦窑堡会议(陕北)
①内容: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并非正式建立)
②影响: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战。
1937年 洛川会议(陕北)
①内容: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②影响: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为抗日的前线。
1945年 中共七大(延安)
①内容: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②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1949年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河北西柏坡)
①内容:工作重心: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基本政策:革命胜利后中共的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政策;总任务: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②意义: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指明了道路。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思想路线的准备。
声明:本文转自初中历史知识,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考点梳理 | 历史:两次工业革命专题训练
考点梳理 | 历史: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真题再现
考点梳理 | 历史:中日关系的演变
扫描识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