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世界与电影人的良知:《燃烧》中的惊悚与愤怒

杭州独角兽艺考
2021-5-04 22:07:09 文/许天佑 图/陈军
杭州独角兽艺考
省状元导师教学组
连续3年全体学员省考通过率100%
90%以上学员名列全省前10%席位
以艺术传薪授业,以教育共情时代
摘得2021届浙江艺术类统考全省第一名荣誉
"
《燃烧》是一个谋杀和复仇的故事。
谋杀者本年轻而富有,闲适而从容,一位韩国版的盖茨比。与此同时,他声称自己有烧塑料大棚的癖好,称唯有犯罪能够成为他感触生命,感触世界的方式。而在他以炫耀挑衅的方式提出他选择要烧掉的大棚是被弃的,没有用的,不被人需要的那个时刻,另一个主人公李钟洙——文学系毕业的,在社会上漂泊底层年轻打工者——近乎直觉地意识到这个告知背后的“大棚”,并非大棚,而是一些被选做祭品,被选做猎物,同时又被视为完全废弃的,没有意义生命的年轻姑娘们。
本对于他的选择有一套哲学而优雅的表达,他说“我不选择我接受”,他的犯罪、杀戮就有如天降雨水,雨水进入河流,河流形成洪水,洪水造成死亡,而这不是雨的选择,这是自然的道德。
钟洙作为一个被邀请的“目击者”,几乎“目击”了犯罪的全过程,却一无所见,没有任何证据,因此他采取了一个法外的复仇行动,影片以另一场可见的血腥虐杀结束。这个故事当中尽管有清晰的因果链条,但很多环节缺席,使得无法完全索解,无法取信,使得人们处于一种知道,但却无为的状态。如同欠着巨额卡债的惠美,仍然向往和本一样的生活,去非洲旅行、去探索关于生命的议题、去整容、去追逐时尚,如同当钟洙陷入巨大的伤痛、绝望和无力的时候,他只能通过血腥的杀戮来回应社会,回应自己。
"
文 | 戴锦华
在李沧东导演从容不迫、优雅细腻的叙述基调下,《燃烧》汹涌着的是鲜明的、尖锐的现实关注和社会问题表达。
韩国导演李沧东拍摄的影片《燃烧》入围2019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且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场刊评分。尽管评审过程中惜败日本电影《小偷家族》,但我依然认为《燃烧》是近二十年来最好的世界电影之一。
在情节没有完全展开前,导演已经设计了一个场景,即一组正面对切镜头拍摄钟洙在乡间家里的工具房,与父亲收藏的刀具“彼此凝视”,此时还没有具体的敌人、具体的罪行,而只有涌动的愤怒感,以及相伴而行的无力感。
《燃烧》向我们展现了现代韩国乃至现代世界的人们共同面对的各种现实困境。
阶级分化和固化使得人们丧失了希望和上升空间。
这些从乡村流入城市的年轻人,可以被本这样的人轻松而优雅地指认为没有用的,不被需要的人。在经济衰退的时代、弹性工作、打零工,令年轻人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得不到保障,得不到位置,甚至无法踏上在社会中去奋斗的起跑线。即便回到乡村,面临的是乡村的破产。而另一个更为普遍的问题,是穷人的“债务”,钟洙的父母、惠美,都是信用经济所带来的普遍高负债的缩影。李沧东导演借助钟洙上厕所时电视上特朗普讲话的背景音,提示了新民粹主义、新民族主义在这样的世界变局中的涌动,处理了小人物故事背后庞大的国际背景。似乎在今天,时代大背景就是这样笼罩着每个小人物的生活。
韩国社会经济的基本状况在《燃烧》中有着叙述,这决定了三个主人公的命运。但影片进入推理悬疑片时,三个主角的生存处境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惠美不仅在物质上贫乏,她也渴求着更高层面上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正因此,钟洙被惠美深深吸引。钟洙不同于惠美是一个城市女孩,他仍然是一个农村孩子。这部影片对于韩国农村的叙述是十分值得注意的,这是东北亚农业社会的原乡,但实际上早已被摧毁,塑料大棚是农业现代化的初级标志。当钟洙家最后一头牛被拉走时,他唯一能够去捍卫的就只剩下塑料大棚了。而被称为江南青年的富家子弟本,不仅在物质上应有尽有,还能够去追求生命意义。在做意大利面的时候,本说他既是献祭供品的祭祀,又是享受祭品的神祇。
最近几年持续引起世界性关注的《燃烧》《寄生虫》《罗马》《小偷家族》和《饥饿站台》等电影关注的都是贫富分化或者阶级固化的问题,阶级似乎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议题。
《燃烧》谈及的“饥饿”问题,在很多作品中也有出现,但往往会多出一个全球化的地缘政治相关维度,而在《燃烧》中除了阶级问题,“饥饿”还是一个差异性的问题。比如钟洙好像是处于所谓的没有钱的底层,他首先要满足小饥饿;惠美追求的是诗意的人生大饥饿,但因为阶级属性还是底层,所以不停地陷入小饥饿;本作为富人阶级似乎没有小饥饿,但却极端空虚,有着大饥饿。而《燃烧》的重点,会把这样的小饥饿、大饥饿放到国家隐喻层面进行讨论,以不断思考朝鲜和韩国的问题。联想惠美的黄昏之舞是在朝韩边境跳的,特朗普在电视上的演讲,以及电视新闻背景中谈到的韩国的失业问题。
导演的意图是在表达,朝鲜缺乏各种物质,韩国虽然不缺乏,但反而是所有人都缺乏生存意义,陷入了精神饥荒的大饥饿,而造成这些很重要的原因是和美国的关系。二战过后美国也许是带着韩国在发展,但是现在韩国已经逐渐被美国所抛弃,就像惠美被本所抛弃一样。从这个角度,结尾处钟洙脱光衣服这一场景,一方面是因为有血战,另一方面可能是他为了逃到朝鲜做准备——脱光衣服是为了显示自己没有危险性。
《燃烧》可以被视为一部心理惊悚悬念电影,一个后现代版本的希区柯克故事。故事中三个角色的相遇就是一幕心理惊悚剧的展开。本“瞩目”于钟洙,主动“邀请”“引诱”钟洙成为游戏中的一个角色,是因为他是一个作家,在面对世界之谜,讲述生命故事,更是因为惠美很早就告诉本,钟洙是她唯一信任的人,是一个在这个世界上会在乎她的人,也就是给这个没有意义,没有人需要的生命,这个废弃“大棚”以意义的人。而本想要验证、摧毁这个意义。本和钟洙在某种意义上是心理上势均力敌的对手,但是他们的阶级身份使得他们处于完全不同的位阶上,直到最后出人意料地,钟洙并没有因为本刻意展现在他面前的线索而陷入无力绝望,而是接受了他的角色,于是猎物和猎手的角色互换了。
影片的最后,本拥抱了钟洙。
这一幕引出了对这个故事的另一种理解可能——也许拥有财富,拥有这个世界近乎一切自有的本,他的杀戮本身也是一种毁灭与自我毁灭的路,因为他同样没有希望,没有价值,没有一种让他留在这个世界上去工作、创造的动力。成为了复仇者的钟洙,最终把自己坐落到了本的位置上,而这构成了一个更为惊悚和残忍的阶级复仇的故事。
影片给现实主义批判立场增加了一个自我怀疑的维度。
影片从哑剧开始,对于橘子是否存在、猫是否存在的探讨进一步追问到井是否存在,那个曾经在井下几个小时望着那个洞口,圆圆的天空,呼喊等待救助者的到来惠美是否存在,惠美对钟洙的信任是否是真实的反复质询。这种自我质询不是怀疑和不可知的,而是能够把我们带到一个更高的质询上去。
《寄生虫》的“全胜”和《燃烧》的“落寞”其实说明了很多问题,这两部电影代表了“新韩国电影”的两种不同的种类或者面貌,但又不完全是类型片(商业电影)和文艺片(作者电影)的对立。
现在的新韩国电影,很像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电影。所谓的新韩国电影,指的是从1995年韩国政府颁布《电影振兴法》以来,韩国电影开始慢慢崛起的这二十多年的电影发展。
《寄生虫》的获奖,其实彰显的是韩国电影产业的崛起,尤其是代表着“类型化”的“趋同”电影的崛起,证明了韩国电影工业的合理与进步。从制作到宣发,韩国电影不断积累,才爆发出了这样一个高潮。
《燃烧》和《寄生虫》作为镜子,以此反射奥斯卡和戛纳不同的发展困境。
奥斯卡将奖项颁给《寄生虫》,更多反映出好莱坞的“穷极思变”。奉俊昊的获奖,也暴露了好莱坞创作能力的下降,尤其是针对当下的现实主义力作的稀缺。
好莱坞面对着各种新问题,比如以“网飞”(Netflix)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挑战,过度商业化或整合化趋势,以及特效文化霸权等等,似乎又进入了上个世纪60年代的衰退期。不管是奥斯卡跳脱出惯常主流价值去回应其他声音,还是借助他国影片来为自己的世界性加码,都是一种向外寻力的过程,即通过他者来实现自我反思,其本质还是对好莱坞电影工业的一种治疗。而我们之所以特别尊重戛纳,是因为法国电影其实代表了和好莱坞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类别或者定义——电影是艺术。
反观韩国电影的获奖,中国电影在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之后似乎再没有拍出杰作,这是为什么呢?
联想到了第六代导演或者新生代导演的“转型”之路,尤其是最近的一些作品,例如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或者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南方车站的聚会》其实是很“审美趋同”的黑色电影;当然贾樟柯、王小帅等导演其实也在不断让自己的看似“另类”的影片变得更“好看”。这是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呢?这样的一种趋势,和奉俊昊或者李沧东又有着怎样的不同?
在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外语片”的怀念视频中,出现了五部华语片——《重庆森林》《霸王别姬》《英雄》《花样年华》《卧虎藏龙》
谈及《燃烧》,李沧东在戛纳电影节的采访中提及,“电影与文字不同的是通过影像来表达,而影像不就是光线在荧幕上制造出的假象吗?观众面对着什么都没有的那个地方用着各自的方式去接受。各自赋予其意义与观念……我想通过这个电影来表现电影媒介身的神秘”。
李沧东的电影艺术实际上是虚与实的结合,这是他对文学改编的原则,除了叙事上对小说中现实与隐喻的取舍,真正融合了虚实成分的是影像本身。现实与虚构的相互关系,以及真相到何处为止,随着我们思考角度的变化也会不同。想要成为小说作家的钟洙在片中的身份和位置,以及他所象征的底层年轻人群如何面对生活中无解的谜团,均是李沧东致力呈现的东西。
电影作为国家形象名片,其实是作为一种特定的区域性文化表达,一种自我身份意识的确认,而它同时又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共同面对人类处境的艺术。
作者电影正在从二十世纪的大众艺术演变为一种特定的小众艺术,一种相对小众文化属性的艺术,艺术电影能不能够继续生存,它的小众空间能不能够继续维系,其实已经成为问题。而今天中国电影工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逆势而生的电影工业,仍然能够思考回应这个问题。
另外也非常感谢各位同学转发我们的公众号,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转发此篇文章到朋友圈,既可免费领取学习资料、往年历届名校的真题、成功上岸考生的考场原文,更有机会免费获得一次免费课程哦
联系我们
李小鲁195****2072(微信同号)
陈老师 198****1651(微信同号)
邮箱:artunicorn@126.com
独角兽坐标:杭州市萧山区地铁钱江世纪城站A出口丽晶国际2号楼34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