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杭州独角兽艺考
2021-4-17 10:05:54 文/唐睿宸 图/郭梦瑶
杭州独角兽艺考
省状元导师教学组
连续3年全体学员省考通过率100%
90%以上学员名列全省前10%席位
以艺术传薪授业,以教育共情时代
摘得2021届浙江艺术类统考全省第一名荣誉
"
翻出2017年的那个夏天,到处是被江水浸润的泥土和草根,随晚风翻涌的晚潮和思绪,在星空下记录着的阔谈和低语。
17年的那个夏天,是李小鲁陪着我们这些所谓追求艺术和电影的孩子们走过的。
忆及初到杭州的我,对世界、对艺术、对自己,都还不甚知之,只凭着小镇文艺青年的那么点儿自发意识和初生牛犊的勇气,看着电影,写着文字,读着书,窥探着世界,就不知天高地厚地说,“想要学艺术”。
早上8点,到半夜11点,偶尔写作业、拉片子至凌晨一两点钟。猫与人,师与生,言语与影像,黑夜与白昼,笔墨与纸张,音乐与江流,远方与家乡,构成了那段日子的全部模样。那段日子,老师给我们讲着孔孟哲学,讲着老庄之道,讲美学,讲李敖,讲李泽厚,讲宗白华,讲乌合之众,讲人类简史,讲蒙太奇,讲视听语言,讲电影史,讲艺术史。至于影评、故事、剧本、辩论、即兴评述、即兴演讲……更是都无一不带我们细细练习。
那段日子,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如饥似渴地输入,雨后春笋地成长。
他让我知道,学电影绝不仅仅只是在学电影,文学、哲学、摄影、美术、社会、心理,无不包含其中。那段在杭州的日子也绝不仅仅只作用于年初的那场考试,当时的积累,即使对于现在的我而言,都依旧受用。甚至断言,未来的若干日夜,小鲁的教诲也会一直存于心。
在萧山,在杭州,老师带着我们走在江边,讲着文学,戏剧,电影,艺术,哲学,自然,教我们思考绘画和摄影,给我们读顾城和里尔克。
一年前有人问我,你觉得艺术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说是带你入门的那个人。他是那种从小说和电影里走出来的人,他口口相传的艺术理念已经在我这儿扎下了根,他经历过太多苦涩,但他笔下所写和口中所述,弥漫的却尽是浪漫。直到现在我也还在感叹,幸好,这只初生牛犊遇见的入门师父,是李小鲁。
于是,在这样一个人的引领和鞭策下,我开始从自发走向自觉,开始从懵懂无助走上了“追求自由和个人解放”之途,不仅看着电影,也走进了电影;不仅写着文字,也开始让文字写我;不仅读着书,也学会了如何向书提问;不仅窥探世界,也开始正大光明地和世界博弈。
江潮翻涌,常常打断大家的谈话,我们远眺长空,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秋色渐浓。
贾紫童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
文 | 贾紫童
坐在中传的宿舍里写下这篇经验分享,好像一下子从大学给我的、那仅有的一小部分踏实感中,又落回到艺考备考时的恐慌感。
三年前,决意参加编导艺考的我很幸运地在杭州遇到了李小鲁老师。那段时间,我用大量的时间跟着他学习写作影评、故事技巧、即兴评述、口头表达......每天拼命地吞咽着来自各方各面的知识,可还是觉得自己实在太过浅薄,在拼命学习的同时,压力和恐慌也与日俱增。
由于编导艺考的知识体系太过庞大、专业方向太过多元(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故而在整个艺考的过程中,我一直觉得想把所有的知识在艺考之前全部学会并且学精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起初的我正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顾方向地去准备和练习,反而失了自己的方向感,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后来,我回想了一下自己决定学编导时最初的想法和方向,又结合自身这一段时间以来在准备不同方向时的优劣比重,最后决定舍弃一部分,而只专心地准备自己所喜欢的、更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内容。
由此看来,我觉得“定方向”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但在刚开始学习编导大类时最好还是能全面地接触每一个方向,而在了解所有方向并且自己了解自己的强项之后,不妨定下几个方向而后精确地针对这些方向去做准备和练习,这样才能最高效率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而所谓的“恐慌”和“压力”也是备考阶段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无需过度在意这种心情,只专心把注意力放在备考和练习上。并且还要有“可能准备不完备”的思想准备,即使到了接近艺考的时候仍然准备不充足也不要害怕,没有人能够真正准备充足。我记得在考南广的前夜,我的自我介绍还在不断地修改当中;甚至在考中戏、中传的前几天,我都还有一两篇故事仍然在持续一遍又一遍地修改。
就像从小到大所有的考试一样,没有谁能真正在考试前把所有的知识都一字不差地全部复习完,况且艺考是个更加灵活和充满不确定性的考试,艺考考的不是背书匠,而更多地是看你的临场反应和变通能力,考的不是谁准备的东西多,而是看你怎样巧妙地把你所学的东西能灵活运用到与考官的对答和现场创作中。但诚然,这种能力也是需要你在平时不断地去积累,一遍一遍地练习才能形成的。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为了扩充知识面和锻炼思维,我不断地看一些知识型、思想型的节目(《圆桌派》等)或者听一些广播(《逻辑思维》等),把有趣的点子记了满满一本笔记本;为了锻炼口头表达,我每天晚上花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拿着老师给的考场原题自己录音练习,每录完一段便分析自己的优缺点,记录自己思考答案用了多长时间、回答用了多长时间,并不断逼着自己缩短思考时间而延长回答的时间(但回答时间也不能过长),最后,我从最开始的思考五分钟还没办法讲出一个有趣的点,变成了后来思考几十秒便可以说足五分钟;为了训练作文的思考速度和写作速度,我在艺考之前的一个半月里每天都会坚持用手机严格按照考场规定时间定时训练写故事和影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注意:比如文化课对于艺考生来说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四大还是其他艺术学校),备考艺考的同时也一定不要完全放弃文化课,尤其是考中传、浙传这类更加注重文化课的学校,一定要比一本线越高越好;报考大多数院校的面试时间是可以选择不同时段的,一定要注意尽量错开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面试时间,否则如果两个学校的时间相撞那就要面临很多取舍问题,有可能造成遗憾。
接下来谈谈中传戏文的艺考细节吧。
(以下仅叙述18年中传的戏文艺考,19年开始有所改革)中传所有艺术专业的考生都要参加一个文化课的笔试,语数英都有,题目中等偏下难度,如果不是文化课太差的考生应该都可以过,并且这个成绩只要过了合格线便不会计入总的艺考成绩,只决定能否参加之后的考试。
中传戏文面试是每个考生单独进去考场(19年是群面),一个考场三个考官。在进考场之前的准备区内会发一张书单影单让我们来填,最喜欢的书、最喜欢的作家、最喜欢的导演、最喜欢的影片等等,如果有已发表的作品也可以带着纸版上交(但是面试时老师一般不会看,可能只是让你自己简单阐述一下你所写的内容)。我当时是提前准备了自己喜欢和了解的书单影单记在心里,因此填写时不像其他很多考生一样临时思考,准备比较充分。因为戏文当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所以我是抱着很轻松的心态,在戏文开考时第一个进入考场的考生。面试时有的老师可能会根据你的书单影单向你提一些相关问题,如果你能足够了解你所填的所有东西,那就会比较顺利,戏文老师更注重“书”和“作家”,相反电影会提问的相对少一点。比如我当时填写的最喜欢的作家是刘庆邦,老师说刘庆邦的作品和我们这些学生的生活离得很远,为什么我会喜欢他的作品?我回答的是正因为刘庆邦能呈现给我一个我所不了解的世界,所以我才对他更感兴趣,同时他的文字很精炼,故事中的人性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老师又问有一部根据刘庆邦的作品改编的电影你知道是什么吗?我马上答出来是《盲井》,改编自他的《神木》。因为我所写的一些书比较小众,而大多数考生写的都是类似四大名著或者《简爱》《飘》这样的世界名著,所以老师又问我怎么会知道的这些书,是不是辅导班的老师给我推荐的。其实艺考老师们都知道大多数考生上过培训班,所以我觉得如果刻意隐瞒老师也不会信,反而影响你的印象分,所以我并未否认,我说,有一些是老师推荐的,但大多数是我在平时看书过程中看到某本书里提到过一些小众的书名就会找来看,这才积累下这些书。知识积累上的提问就是这样。
接下来又出了一道考察构思故事能力和想象力的题:以教室里的任意一件物品为重要道具编一个小故事。我选了一个杯子,把杯子套用进了我之前想过的一个小故事里,但细节记不太清了。关于故事的问题,我会在之后和笔试一起详细说。后来上学之后听同学说,有的老师则不会根据你的书单影单提问题(我个人猜测可能是因为其中填写的内容不是很有特色或者过于和其他同学千篇一律了吧),反而会问一些关于你家乡的特产啊、传说啊、方言啊等等不着边际之类的,但是这也很重要,老师也是在从另一方面在考察你的表达能力,而且戏文最重要的特质之一是“趣”,要求你所写的故事一定要有“趣”,这个“趣”不是指搞笑,而是能吸引人、有韵味,所以即使老师和你随便聊天也不能真的当作随便聊天,你一定要把你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把你个人的特质(这些都是“趣”)展现出来。
最后,如果你有过于奇葩或者过于反人类、反伦理的经历最好还是不要说出来,不要让人觉得你在卖惨,因为中传的学风很正,所以中传的一些老师们会考虑到大多数编剧写的戏还是要符合大众观众口味的,如果你连一些正常简单的情感都没有经历过,那所写的戏可能不足以吸引大众。
笔试。戏文笔试只是一篇命题故事,题目叫《逆流》。
关于故事,我个人觉得考场上想要在规定时间、规定字数内即兴创作出一篇逻辑性强又耐看的故事是极难的,反正我是做不到,因此我在考试前自己已经写过七八篇左右稍稍能拿的出手来参加考试的故事。每次考故事之前我都会重新读一遍我所写的所有故事,然后在考场上根据不同的题目来看把哪个故事套进来最合适。包括面试的编故事题目,我也是把自己之前所写的一个故事直接套用。对于笔试这个《逆流》题目,我便把自己之前写过的一个关于人皮鼓的故事套了进来,又稍作些改动以更合适主题,便成了上面那篇原文。我原本的故事结局更加悲观和绝望,但因为当时考虑到自己是坐在中传这么一个正能量的学校的考场上,所以就稍稍加了一点点“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正义感觉。
但是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有同学写的东西也是悲剧、也很负能量,甚至有同学写的有小黄文的元素,最后也都进了。所以说中传虽正,但在故事笔试上还是很有包容度很开放的,包括我自己所写的故事是关于宗教的、有一个同学则写了师生恋甚至还有类似电影《告白》中一些冲击伦理的元素,我们所写的东西如果拍出来肯定都会被禁,但是我们却还是都过了笔试,所以说也不需要过度考虑“正”的学风而削减了自己故事的精彩程度。还有就是字尽量整齐美观,给老师的印象分也很重要。
最后再单独谈一下故事创作。我最开始准备故事其实是走了一个弯路,因为那个时候我不相信自己能写出故事来,所以我找了网上各种别人写过的边边角角的故事来看,想改编下直接用在考场上,但一段时间后发现所找的故事都不适合考场,于是我开始试着自己写。我有时候会找几个情节强烈的电影来看,然后从中找几个最有戏的人物,把他们的特点、他们身上发生过的情节等元素仔细地分析然后列出来,之后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这些特点相糅合,造出一个新的人物和故事,再加以延伸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同时平时也要注意观察生活,发现什么有趣的人或事都可以用在自己的故事里。
预约咨询通道
可提前通知李老师、陈老师预约咨询时间
联系我们
李小鲁157****7491(微信同号)
陈老师 198****1651(微信同号)
邮箱:artunicorn@126.com
独角兽坐标:杭州市萧山区地铁钱江世纪城站A出口丽晶国际2号楼3409室
2021学年
春季预科班
课程通告
2022届的传媒艺术生,你或许已经迫切地关注疫情新常态下的艺考走向,或许即将升入高三的你还未明确自己是否要选择编导艺考的道路,我们为你开设了2021学年春季预科,希望能为你解答一些困惑。
国家的艺考会走向何处,这并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况且今年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也无法预测未来政策的走向。
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媒介是不会死的,艺术是不会消亡的。
独角兽2021学年春季预科班已开始预,全程免费、名额有限,满额即止。
一、我们可以为你带来什么?
1、详细而又严谨的艺考导读
2022届传媒艺考会有哪些变动吗?教育部所指的“艺考改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后的校考会如何进行?未来的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又是否会改为普通类录取?编导艺考“考什么?怎么学?怎么决定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报考计划?”,是每个编导艺考生迫切关注的首要问题,我们会通过详细的院校及专业介绍,帮助你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从而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
2、丰富的课程设置
启蒙课的教学范围涵盖到名牌院校的主要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导演、影视制片、戏剧管理……),每个名校的专业均会在我们的启蒙课程中涉及,同时又将兼具挖掘每个人不同的天赋,培养你的情操、审美趣味及感受力,我们意在启蒙课阶段将你塑造成一个具备了基本的影像、文学修养又拥有独立人格的青年。
3、多元思想与独立思考的碰撞
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可供思想交流与知识分享的空间,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收获一段难得的友谊,让艺术的思维火花在此碰撞,为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4、稀缺资源的分享
我们会定期分享一些**的艺考真题,专业的院校解读,准确的考试信息,丰富的考试资料。
5、定期组织模拟考试与及时的作业批复
怎样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呢?和大家一起来一场真刀真枪的较量吧!我们会为大家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并及时批改大家的作业,同时,我们的作业批改服务也面向所有的艺考考生,你的作业会得到来自独角兽的资深教师批改(教师团队来自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名牌院校),使反馈可见、有效,从而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二、课程设置
1、满6人即开课。
2、每周六晚20:30-22:00,每节时长45分钟,共计六节。
3、借助网络平台授课,全程均为免费。
三、报名方式
1、添加班主任陈老师微信,备注“编导预科班预约”。
2、转发公众号的两篇指定文章到朋友圈,不设置分组可见,并发送朋友圈截图给助理老师,即报名成功。
联系班主任陈老师
免费预约编导专业网络体验课
杭州独角兽艺考是专注编导类、摄制类艺考培训的教育机构,专注12所校校考、专注编导类专业和摄影摄制类相关专业。独角兽现有教师8名,由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及一线电影、电视台工作者组成的教研团队全程任教,具备电影类、电视类、戏剧类、摄影摄制类学科背景,教学专业已覆盖编导类、摄制类全科系范围。
独角兽省状元导师组
陈泰学
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制作专业本科
浙江传媒学院毕业联合创作校级重点扶持项目《灵山》编剧、导演、项目负责人
个人作品《Gonewithwind》导演、策划
滴滴代驾(动物世界篇)副导演
新片场青年电影季命题单元参赛作品《可乘之机》编剧、导演、策划
梅德赛斯奔驰《V-class》制片助理
教授课程:《电影技术基础》《电影导演大师研究》《电影史》《艺术基础》
拍电影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道路,选择以影视教育为职业,一方面让自己沉淀,保持思考和剧本创作的状态。另一方面,竭尽所能帮助艺术生实现个人理想,不敢说传道受业解惑,应是一种知识的双向交流。
从故事概念到剧本,从剧本到影像创作,再到剪辑、调色,皆接触频繁,积累了不少技术上的实际操作经验。当然,于想成为导演的人而言,处理剧本、视听设计、节奏把控等乃导演技术的基础,外延有艺术史、电影史、电影理论等所形成的电影艺术思维,这些也是略有研究的。
李小鲁
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曾在CCTV数字电影中心工作。自认为是一个终身学习者、知识开源精神的忠诚实践者,相信传薪授业是一门终身练习的手艺。
教授课程:《散文写作》《故事》《面试思维》《文艺常识》
因为少年时代的一点儿努力和一点儿运气,我17岁时考入北京电影学院2005级电影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5年来到杭州做了一个艺考老师,行业高端话术是艺术教育。平时接触的,是一批报考艺术类院校,或有志于从事艺术工作、或有志于从事传媒工作、或暂时看不清前途但想要去艺术类院校读书的高中学生。执教6年,教过七百多个学生。
我深知教育之可贵,我把我的热血和良心都放在了里面,现在需要一些改变的东西,启发这批最年轻的艺术学习者,努力让他们思考。艺考教育所代表的是教育最小的一个角落。哪怕变不了整个体系,我或许可以从自己的教育开始。
李七七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本科
现上海戏剧学院导演MFA研究生在读
导演经历
1.编剧、导演原创话剧《四、三、二、一》于上海1933微剧场商业演出,该作品是上海大学生创新计划扶持项目;
2.短剧《分手快乐》,获第三届汇创青春上海学生文化创意作品戏剧类二等奖,并作为优秀作品参加展演;
3.创作/表演形体剧:《博物馆奇妙夜》《贵妇记》,在上海戏剧学院新空间剧场汇报演出;
4.在校获得:新生奖学金、综合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
卢老师
200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职业摄影、调色师,自媒体账号“虚空光影”主理人,“虚空光影创作营”创始人,先后为小米、特斯拉等多家品牌方拍摄广告作品,多年艺考教学经验,主教影视摄影与后期课程。
杜杨萃君
校园经历
2016年9月—20177月 担任浙江省大学艺术团浙江传媒学院分团话剧团团长
2017年5月 杭州市话剧团年度大戏话剧《驴得水》导演
舞台经历
参演杭州话剧团大型红色话剧《红船·追梦》
参演杭州话剧团话剧《深情无边》
14级表演毕业大戏话剧《雷雨》饰周朴园鲁大海
13级表演毕业大戏话剧《四世同堂》饰祁天佑
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饰佟振保
影视经历
九阳智能电器广告片、众泰E200汽车宣传片
蒋亦飞
第十届海峡两岸主持人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得主,每年阅读、学习社会科学、哲学、心理学类书籍过百部,擅长思维模型、即兴评述、辩论等课程的教学。
陈瑾瑜
独角兽助教
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在校期间取得综合一等奖学金,专业成绩全年级第一。
导演、摄影、制片多部微电影作品,导演并主演话剧《雷雨》获浙江省青年艺术节一等奖。
艺考学霸,校考期间横扫北电、中戏、上戏、中传、浙传等多所院校,共斩获12张专业合格证。深谙校考考试流程和备考方法,擅长私人书单、影单定制、校考院校专业解读、视听语言、短片创作等课程的教学。
教学成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