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行政区划调整,和我升学有什么关系啊?

宁波依米书院
2020-11-25 10:01:22 文/裴怡雨 图/高雪芬
近年来杭州分区的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很多版本都说的有板有眼,真假难辨。尤其近日,一张网传的图片似乎直接就”坐实“了这一事实。
业主群截图
主要内容就是:
1.撤销上城区和江干区,设立上城区;
2.撤销下城区和拱墅区,设立拱墅区;
3.撤销余杭区,设立临平区+余杭区;
4.设立钱塘区。
而继公民同招和摇号上学之后,直升公办由学籍优先调整为户籍优先。因此行政区划的调整再次把“大学区制”和“双学区制”两个词甩进杭州家长的视线。
什么是“大学区制”?
可以理解为多校划片招生,目的是缓解热门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
学生在升学时,可自主选择报名本学区内几所学校其中的一所;即一对多,某个小区的学区对口不再唯一,将对应多所小学或初中。
事实上,17年开始,在杭州的下城区,部分学校已经在实行户籍生“大学区制”了。除了本地的户籍生,下城区北部部分地区随迁子女也同样实行“大学区制”。
杭州部分学校大学区制划分
什么是“双学区制”?
即是在统一学区范围内,杭州本地户籍的适龄儿童可自主选择两所学校(校区)的其中一所报名,就读与否按表别和实际报名人数录取而定。
简单来说,就是户籍在划片区域内的适龄儿童,报名公办小学,将多出一个选择。
自12年起,上城最早推出”双学区制“。如今杭州城区至少有上城,下城,滨江和拱墅4个城区采用“双学区制”,涉及公办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超过20所。

部分双学区制划分
↓
总结
大学区制和双学区制在具体实施上方法相似。大学区内的户籍生,可依据就近原则,自主选择报名本学区内多所学校的其中一所,若报名人数超出招生计划,由区教育局按照相对就近原则统筹调配解读孩子读书问题。
可以看出杭州在小学入学方面已经在尝试从学区“1对1”改变成“1对多”的趋势。各位家长理性判断,静观其变吧~
来源:网络,侵删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