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初中的你,是否都是记笔记的达人呢?

宁波依米书院
2020-11-16 14:36:15 文/史建华 图/邓宇
初中的你,会做笔记么?做笔记是为了什么?笔记本上应该记些什么?记笔记又有怎么样的技巧和误区?往下看,小编为你一一解答。
01
记笔记的目的
1.记忆
记笔记最基本的一个作用,就是再一次加深你对内容的记忆。人们常说的“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便是这个道理,我们运用多种感知器官同时投入识记,会取得一个好的效果,而多种感知中又以手写为佳。
2.复习
便于阶段复习,初三的数轮复习等等。笔记记下的都是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课本浓缩后的精华,能帮你提高复习效率。
3.理解能力
抄写耗时的同时让我们的思维慢了下来。手写的时候,眼睛在看,大脑在想,在这样的慢频率下,你可以仔细揣摩,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注意力
课堂笔记可以防止溜号走神,集中注意力。但要注意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
5.归纳整合能力
整理笔记可以锻炼我们对文本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又是一次对内容的理解和整合。
02
应该记什么?
可能很多同学记笔记,都会陷入一种矛盾之中,课堂上又要记笔记,又要听课,一心真的没办法二用呀!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你可能需要先来了解一下,记笔记到底在记什么。
1.记知识点的框架
上课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如果没办法及时做记录,建议大家先听老师讲,然后记录板书的纲要部分和重点部分,这样使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其他地方课余时间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其他同学的笔记去补充,有些地方没听懂,正好趁下课梳理笔记时候弄懂,再巩固一遍。
2.记思维
记笔记,如果仅仅是把老师黑板上的板书抄一遍,效率会低很多。尤其是理科,可能基础的知识点倒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老师在推导某一个公式时候的思路,以及老师解题的小技巧等等。
3.记重难点和易错点
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也需要你对笔记的内容进行分层,将其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用不同颜色的笔给标注出来,便于提醒自己注意。
4.记补充
老师讲课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肯定还会有很多额外延伸的内容,老师的补充讲解、独创的解题思路(你在各种教辅以及课本上没有看到过的)、经典的例题和模型、反复强调的细节小点,这些都是需要大家格外注意的,自然不能错过。
5.记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记笔记最好的模式就是,每一节课知识点都有自己的总结,最好能梳理出相关单元的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6.不用记什么
概念性的东西、课本上有的东西、你已经烂熟于心的东西,都没有必要记在笔记本上。但是不记进笔记本不代表抛弃这些知识点,你可以在笔记上做个简单的标注,比如这个概念在哪本书第几页之类的。
03
记笔记的误区
误区1:笔记就是抄板书
记笔记不是照着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是将知识点的浓缩和精华记下来,不然直接看书更加简单。
误区2:笔记从不回顾
也许每个人都会做笔记,但是大家却很容易出现一个现象:我们总是走了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何出发!
此话何解?就是我们做笔记是为了以后复习回顾。你们不妨扪心自问,自己做的笔记翻过几遍?是不是都成过期杂志丢在一边了……
误区3:笔记不做更新
笔记应该是在不断的复习和巩固中,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的。如果有必要你还应再用一本新的笔记本,将原来的笔记重新归纳整理。
04
记课堂笔记的小技巧
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精炼简洁,常用词语可用代号。
3.写字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采用简单的便利贴随时准备记录灵感问题,整理成型后及时补充到笔记本上。对于一些经常犯错的知识点,可以直接把总结写在便利贴上,补充到对应的知识点旁边。
6.利用活页:活页既适合于语文和文综积累型科目,不断补充新知,把笔记变厚;也适合于数学、理综这样的思维型科目,蹦出的新思路、相似的题型、自己的痛点和解题的突破口等等都可以补充进去,再也不必拘泥于原有的纸张限制。
写在最后
先给大家推荐一个国际上公认的高效笔记法——“康奈尔笔记法”,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会看到大篇幅的文字介绍和广告,而知乎网友@CINDY.Y用几张图,就可以让你快速掌握这个笔记法的精髓。
上面的笔记法是不是简单又实用?当然,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以下还有几种笔记法,大家也可以参考使用。
来源:网络,侵删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