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刚需是什么?

杭州龙文教育
2020-11-13 00:58:10 文/张涛 图/冯诗蕊
如果问家长,对教育的刚需是什么?我相信九成以上的答案是:中考和高考。
因为我们的逻辑是这样的:中考考得好,才能考上好的高中,这样高考才有可能考得好,考上好的大学,未来在社会中也就会有更好的出路,孩子可以出人头地。
也就是说,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在社会上出人头地,中考高考,都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而已。
虽然,在我们的语境下,所谓的出人头地,往往只是意味着可以养活自己,并且奴役别人。我们似乎过了太久贫穷的日子了,物质的多寡、权力的大小,已经变成了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衡量标准,以至于,我们竟然会把“富强”当成一种价值观……
克里斯托弗·莫利曾经说过: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你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
当然,出人头地也好,快乐幸福也好,都是我们的正当追求。中高考的教育,仅仅是我们为了实现目标而选择的一种解决方案而已。现在,这种方案的有效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可疑。
教育的刚需,是学会如何学习
现在这面筛子,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文凭作为对人的唯一评价标准,正在被瓦解,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在尝试对人的立体评价,打破文凭对人评价的垄断。最知名的就是Mozilla的开放徽章计划,国内也有很多教育组织在推动对人的多样化的评价机制,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更加看重认知能力、协作能力这些文凭无法体现的素质。企业发现人才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社交网络已经逐渐取代校园招聘、传统媒体,成为企业发现中、高端人才的首选渠道。
就业方面也是如此,“专业对口”已经变成了少数人的选择,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6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仅为26%。也就是说,超过七成的人,进入社会之后,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快速掌握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技能。
2014年,Financial Times曾经进行过一次数据调查,调查显示,年度最紧俏的十大职业,有七种职业,在四年前都不存在。也就是说,此刻,我们坐在教室中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将面临的是从未存在过的职业需求。
如果我们的刚需是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力,进而成为更好的自己,那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能力—如何学习他从未接触过的知识。
教育的刚需,是学会如何学习。
通过学会如何学习,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进而自我觉察、自我认知,最终接纳真正的自己,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教育。
查尔斯·汉迪在《思想者》里说“我现在觉得,人生,就是对自己性格的探索。要是一个人,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擅长做什么,那是何等的悲哀啊。人生之旅就像是攀登一种个性的阶梯,在此过程中逐渐证明自己、发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