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取消期中考,初中期中考成绩只有等级无排名,家长们表示压力很大......

宁波依米书院
2021-12-07 15:44:23 文/李雨婷 图/高梓洁
本月各初中陆续组织了期中考,到目前为止,大部分考试已结束。
照以往情况,成绩和排名都会及时通知到家长,但“双减”下的第一次期中考,情况有些变化。
北京部分初中开始执行新规,而杭州各校情况不同,也引得家长们激烈评论,一起来看。
#北京#
首都教育作为先行军,北京部分初中已经开始只公布成绩等级(ABCD),不公布分数,并取消排名,例如北师大附中:
采用分数等级制,希望家长和老师一起思考。
# 思考 #
1、“由于孩子在某某方面的改进,真的进步了!”
2、“我会帮助孩子分析此次考试,帮助孩子了解:此次期中测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哪些进步空间!”
3、“我相信,我和孩子都会持续思考和改进,持续地努力,让我和孩子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4、让我们一起加油,为孩子创造更加适于成长的学习环境!
知名教育自媒体人金老师说:期中考陆续结束,按照以往,每个学生和家长都将直面成绩和排名。双减前,老师会直接按照排名给高中目标,比如西城区1-100名努力四中实验;前200目标四金刚+师大附;前300瞄准161、35、13;前400志向15、铁二、14,前600名应该能上个高中;最后100早找出路。现在这种考试成绩公布模式就温和很多了。
这种公布方法看似可以减轻直面排名的焦虑,但实际更迷茫了。
考71分是B级,83分也是B级,一科能差10多分,四科呢?
北京已经开始执行,杭州何时跟进?
#杭州#
双减后第一次期中考,各校情况不同,有轻松的,也有气氛紧张的。
某公办初中的初一新生一周复习,考了班里第5。
某公办初中的初三同学平时住校,周末回家,周末作业不多,时间主要花在运动上。
某民办初中的初三同学考试前两周开启复习模式,作业量明显增加,需要带回家做。
其实,各校对双减政策的执行很难做到完全统一,且不同年级、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也会有不同感受,所以也会有更多家长、同学发表出更多维度的意见。
没时间复习
压力很大
不知道排名
只要中、高考存在一天,就会有升学率压力,毕竟学校想更好发展就无法脱离这项指标,危机感是必然存在的,所以统一做到真正“双减”,真的很难。
除此之外,杭州滨江区试行班级微信群公约:教师要保护学生隐私,不得公布成绩排名、优劣对比。这条规定引发很多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成绩属于隐私,不应该随意公布;也有人认为,如果不公布成绩,家长如何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呢?况且,公布成绩也是一种横向激励,通过排名可以激励学生。
教育部颁布严禁公布成绩和排名的好处是什么?
首先,不公布成绩和排名直接与现在的中小学减负政策的一致的。针对中小学生减负与德智体美体劳全面发展有点矛盾,如果有成绩和排名的存在,家长以及老师更加在意成绩的输出,根本无法与政策分离开来。
其次,为了避免中小学生之间过早的出现攀比甚至歧视。“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孩子的童年应该更多的是天真和浪漫,而不是一天天就全身心地进入学习当中去了。更不应该由于家长和老师关心的成绩分数去进行同学之间的攀比以及对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一种歧视。中小学时期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最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实不仅仅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有一些生活经验,生活常识等等。学习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并且成绩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效果考试,并不能代表一切。所以家长也不必过于在意一时的成绩高低。
教育部颁布严禁公布成绩和排名的弊端是什么?
首先,不管小升初还是初升高,成绩实在都是重要的衡量标准。这也是应试教育无法改变的本质。因此让家长以及老师完全放开而不去关心学生成绩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就是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而读书升学衡量标准就升学的考试成绩和排名。
其次,家长没有成绩以及排名的参考,不能及时地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掌控。同时也让孩子们慢慢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自我感觉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其实家长们最清楚每个等级相差高达15分的差距,这个也就给家长和学生一个猜想的空间,始终就是一个未知数。
最后,家长都不是专业的人生规划师,缺失成绩的指导。家长无从去给孩子查漏补缺,让学生的学科知识平衡的增长。最后的小升初以及中考就像是开盲盒,押宝一样的感觉,没有平时的参考,最终的考试结果就是升学的衡量标准。
家长焦虑如何看待当下的不公布成绩和排名?
作为家长的我们也都是过来人,都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所以一次的成绩好坏也不要太过于在意了。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状态的调整,让孩子不断地认识自己,慢慢学习也就走到心里。多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多进行引导。当然家长私下可以给老师多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来调整孩子的学习状态。
面对升学压力,公布成绩、公布排名的方式也在调整中,你更支持哪种?
来源:杭州小升初,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