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孩子没当回事,家长却认真了!小学生打闹引发双方爸爸约战,场面一度失控

曲靖市麒麟区石城画室
2020-10-16 02:10:43 文/潘娜 图/高雪芬
近日,一则“小学家长约架,头破血流进医院”的微信对话截图和视频在网上热传。据了解,两名三年级男生因在学校做操时“踢屁股”,倒水时“绊摔跤”产生摩擦,二人的家长在微信群内发生口角并“约架”。
家长约架微信群截屏 图片来自网络
形势愈演愈烈,其他学生家长纷纷在微信群内劝架,希望平息纠纷。然而第二天一早在学校门口,一位爸爸仍用U形锁敲破了另一位爸爸的头,后者鲜血直流当即被送进了医院。
据了解,网上所传家长“约架”事件发生在9月30日上午,由于家长“约架”的微信群里只有家长没有老师,老师从其他家长处得知后,已通知了双方孩子的妈妈到校处理此事。
事发后,学校心理老师分别和两位小男孩谈心,安抚他们的情绪,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据孩子的班主任介绍,在家长发生冲突之前,两个孩子的小矛盾已经化解且和好。两个家长在打架时,他们的孩子正在一起手拉手玩耍!
孩子闹小矛盾
家长介入案例已有多起
上面的场面与漫画《父与子》中的情景如出一辙,两个孩子打架,回家找爸爸,两个爸爸开始打架,两个孩子却一起玩了起来。
因为孩子之间闹小矛盾,家长参与其中的事件,之前也发生过不少。
父母看到自己孩子被欺负,想要出面保护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这种介入孩子之中,以大欺小或者家长互殴的过激行为确实不妥。
许多家长以为帮孩子强出头是在保护孩子,殊不知这样过度甚至过激的保护,害了家长自己不说,还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被欺负,家长可以“出头”,但不是入场打架,而是以大人的威严镇住施暴的“小魔头”。尽快带孩子远离危险,并尽可能告知对方父母,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当孩子在外面被欺负时,父母也千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胡乱指责,适当的安抚很重要。同时为了避免孩子被欺负,要告诉孩子学会勇敢、学会反抗,更要让孩子了解到父母是永远的港湾。
孩子为什么会打架?
孩子们打闹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认识世界、了解规则的过程,父母的不合理介入,反而会阻碍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了解孩子打架的原因,减少孩子间的暴力事件,这才是作为父母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1.情绪的表达
孩子们的世界,没有太多的弯弯绕,孩子们之间打架可能只是情绪的表达。比如不喜欢某个人,或者双方争夺某个玩具。孩子们因为年龄问题还不懂得如何表达情绪,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手段抒发情感。
2.行为模仿
孩子的成长很大程度上也是学习模仿的行为,平时家长的表现以及通过电视动画看到的内容,都可能成为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
还记得比较火的《喜洋洋》,曾经有个5岁的孩子模仿动画片里的红太狼,手里拿着平底锅,见人就打,见物就砸。一开始父母没当回事儿,直到孩子把家里的茶几、柜子、沙发砸了稀巴烂……
3.博取关注
家长们可能不知道,在孩子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每天最在乎的其实是父母的感受。
比较直接的例子,孩子为什么要考出好成绩,还不是为了让家长开心。不要说将来考大学,找好工作,他们的小脑瓜子里还想不到那么复杂。至于打架,某种程度上可能也是为了博取家长的关注。
纪录片《小孩的神秘生活》有一期讲到一个叫岳昊的小朋友,常常用暴力欺负小朋友。通过对其家长采访才知道,原来家长一直鼓励孩子体育发展,鼓励孩子用武力解决问题……
说了这么多,可以发现孩子们打闹的原因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但却需要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这种引导不是事件发生后家长之间互殴,也不是以大欺小殴打小朋友。
应该让孩子如何正确面对这种情况,了解孩子打架原因,不要冲动处理。
当孩子身上发生打闹事件,他们也会恐慌,家长要学会安抚,让孩子有安全感,并引导孩子改掉打架的坏习惯。
让孩子学会沟通,孩子们打架往往是因为没有解决问题更好的办法,沟通解决问题,从而避免暴力的发生。
其实小孩子之间的矛盾很快就好,因为孩子很单纯,不会把一些事记在心上,不会压抑自己。他们闹矛盾之后,会哭闹、大喊,把坏情绪释放出来,不会一直沉浸在愤怒里,所以很容易继续做回好朋友。
当然,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总是难免的,家长需要做的,绝对不是冲动地去为孩子强出头、讨说法,而是应该理性处理,积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面对问题,解决矛盾。
孩子发生争执是避免不了的,家长该怎么处理呢?
(1)判断这是孩子间的“正常冲突”还是受欺负
孩子的打闹很多是游戏的成分,他们会偶尔拉拉同伴的小辫子、拍拍他们的肩膀,但由于他们还不会控制这些动作的度,有时会造成一些伤害事件。如果孩子的玩闹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打斗看得过于严重。
(2)请勿在众人面前训斥孩子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大人总会认为如果我不教训一下孩子,就是大人的失职,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所以当众面前训斥孩子,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而且会将孩子之间的矛盾激化,他会把父母对他的指责的原因都推到另一个孩子的身上。
(3)不要直接插手去警告对方或实施惩罚
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锻炼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家长听到的可能是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太了解,如果直接插手,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麻烦、更复杂。
(4)巧与对方父母沟通,切忌将矛盾上纲上线
只需关注孩子的感受,避免将其矛盾上升为成人之间的冲突,引起不必要的争吵。每个人教养孩子的方式存在差异,尊重成人教养方式的差异,不要因孩子的矛盾而去指责成人的教养方式。
同时父母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和纠纷,就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让孩子在冲突和纠纷中获得体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
(5)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问题发生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发生后我们的态度和决定。当孩子冲突过后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向家长寻求帮助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如果事情较严重,应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之策。
如果责任在自己,应主动向对方道歉。
如果责任在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以防止孩子模仿,并鼓励孩子心胸要开阔一些,不要斤斤计较。
如果是原则性问题,要教育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权益。
(6)不提倡家长插手,但不等于家长就应该坐视不管
有些情况下,如孩子面临危险,或是和同学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时,是需要家长了解、参与,并帮助孩子协调解决的。如果需要介入,也要记住放宽心态,抱着协助的态度,而不是主动地替代帮办。在孩子向你求助时,要问孩子:“你希望我为你做什么?”听取孩子的请求后,家长应该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些积极的解决方案,例如“不打不成交”、“握手言和”等。
虽然不提倡家长插手,但不等于家长就应该坐视不管。家长要对孩子表达信任和提供支持,可以对孩子说“我相信你能想办法处理好这件事”,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是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家长可以让孩子说出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引导孩子如何应对同学之间的矛盾。有必要时,家长可以把具体情况告诉老师,积极和老师沟通。
孩子和小伙伴产生矛盾并不是坏事
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处理矛盾的方法
让化解矛盾的过程变为促进孩子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