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中国现代东方水墨邀请展特别报道

浙江美术高考信息
2013-9-13 09:05:16 文/许天佑
周刚:不要忘记“初心” 像诗人一样去生活
画家名片
周刚:1961年生于陕西,祖籍山东。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周刚画册的扉页上,有一句话,“不要浪费时间重复他人的生活,不要让他人的喧嚣声掩盖了你的‘初心’。”
这是周刚的生活态度,也是他的学术主张。
喧嚣声来自哪里?“现在很多人生活在忙碌中,渐渐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把我们自己身上刻有的一些东
西丢掉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人性。于是与人交往的时候,把自己紧紧地束缚,不跟别人坦诚交往。当你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时候,也同时封闭了别人与你交往和接触的那扇门。为什么很多人生活底线低,活得不像一个人,那是因为他身体最闪亮的人性丢掉了。”
52岁的周刚每年保持50多趟的飞行,他会去很多国家,跑博物馆,看世界经典的水彩作品,他要忙大量的著作和学术任务,他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设计,当然,他还要顾及家庭。面对如此繁重的“包袱”,周刚活得依然像个诗人,“早上推开窗,看到灿烂的阳光,带着诗人一般的心情面对一天的生活,现实已经够痛苦了,要把每天的工作看成一首诗”。
在画室,他捧出厚厚一本手稿,手稿内或是湖边微波粼粼,桨声欸乃;或是少女一刹那美丽回眸;身边人的一个微笑,一个神态,都被周刚用水彩勾勒出美好、平静,几行诗意的感悟字句,成为画作最好的注解。
这次中国现代东方水墨邀请展,周刚同样抱着一颗艺术的“初心”。周刚此前画过不少杭州建筑,都收录在画册中。“杭州沿西湖边的民国建筑分布比较散,通过艺术家可以把传统建筑中的美挖掘出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挖掘。建筑是人在城市生息、文化繁衍发展的重要场所。我去过三十多个国家,每个时代建筑表达了这个时代人们的心境、政治、文化。通过我们的画笔,能让人们读建筑,从建筑中读出文化。民国建筑有很浓重的中国符号,能真切表达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气质。”
画水彩,就是画社会,画人生。
陈磊:只有江南的阴干 墨色才会像玉一样
画家名片
陈磊:1967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先后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系基础部主任
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陈磊是一位擅长用黑白笔墨描绘江南山水的浙派名家。
有人说“一个国画家应该是半个出家人”,陈磊同样有颗出世超凡的心。“我每年都会在欧洲待上一两个月,享受小镇
的平和宁静,不喜欢赶来赶去的生活。”
拜访陈磊,进画室,大墙上满纸烟云,质朴真诚。
初见陈磊,没有想象中的沉默寡言。谈话中,陈磊隐隐流淌着孩童般的活跃天性及灵敏,正如他笔下的山水花草势态各异,生动灵变。
陈磊最近正在阅读杭州老建筑类的书籍,对民国建筑情有独钟。跟画笔有着天然亲近感,他顺势拿起工作台上的笔,在宣纸上横竖划了四条线,比划着老杭州几处民国住宅的具体位置。
“我有亲戚住在民国建筑内,白沙路2号,我小时候经常去。”回忆起小时候对老房子的印象,陈磊觉得有几个共同特征:两三层楼高,有回廊、门厅、院落,有很多是中西元素的结合,因为民国本身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一个时期。
小时候居住过民国建筑,又对老建筑有深厚感情的陈磊,一直有山水环绕,宁静清幽的居住理想。“我从小就是在武林桥河下长大,武林路待了40年。小时候生活节奏缓慢而悠闲,没有时间概念的。放学后抓知了,随处可见小桥流水,比如我住的‘武林桥河下’,从地名上也可以看出环境特征——有河。”从小在自然慢生活环境长大的陈磊,对生活山水有着天然的眷恋,这是中国画创作的最好养料。
陈磊拿出最近创作的五六十幅水墨新作,雁荡山、安徽古镇、法国古堡、欧洲小镇……作品笔触细腻,云水环绕,奇伟的山体呈现出美妙的光感。同时,富于光感的墨韵又赋予作品以诗情,笔墨淋漓而又内蕴静穆之气。
受邀参加此次中国现代东方水墨邀请展,陈磊将以水墨勾勒民国老宅神韵。他认为,江南气候的特殊性,给水墨创作赋予了先天优势。“江南的气候潮湿,尤其是到了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所以江南的房子是白墙黑瓦,用水墨最能表现出江南特征。这不像欧美,光照强,房子的色彩特别多。同时,我们水墨画用的宣纸需要一定的湿度,有了湿度才能表现出墨晕,层层加染,而只有江南的阴干,墨色才会像玉一样。所以,江南的气候很适合在宣纸上画水墨画。只有这种气候,地域才出现这种文化。”
骆献跃:每个老建筑都有故事 努力把杭州气质表达出来
画家名片
骆献跃:1960年生于浙江临安,198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说到杭州民国建筑,长期在杭州生活的骆献跃对西湖边民国建筑都很有感情。“画画是有前期酝酿过程的。比如我前段时间去过新疆,新疆非常美,但是回来以后我就不知道该怎么画,因为这些美景不在我们生活中,偶然见到很美,但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当中,这
是有难度的。”骆献跃说,每次到杨公堤走一走,能充分感受到文化、建筑、自然的交融,这种交融令人陶醉。
他坦言,对于杭州民国建筑有深厚的感情。
“法国有个著名的画家尤特利罗,他一直画巴黎建筑,作品把巴黎气质都画出来了。画画不仅是勾勒外形、构图、色彩,最难画的是气质,把建筑、自然结合的气质能够表达出来,那才是艺术家该做的事。”骆献跃很了解北山路,他觉得,每个建筑都有故事,非常有魅力,他在努力做尝试,希望把建筑气质准确地表达出来。
“尤特利罗画巴黎,他的作品把1900年以来的巴黎状态、氛围表达得很准确,尤特利罗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画家。我们也尝试着能不能把杭州老建筑画出来,通过这次中国现代东方水墨邀请展活动引领一批艺术家表现民国建筑,表现杭州文化;通过一次次活动,产生一些专门以杭州自然、建筑、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家。”
刚看完波普艺术展的骆献跃很有感悟地说,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时代精神面貌反映出来,就是了不起的艺术家。“一个艺术家没必要画很多题材,尤特利罗就画巴黎街景,把城市气质、街道气质和个人精神面貌综合体现出来了。恰好,杭州是一个很值得画家艺术家表现的城市。”
骆献跃的居住理念是,建筑要与时俱进。“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今天浮躁的时代,我们造出浮躁的建筑。很多年后回头看,今天的建筑就是这个时代的反映,怎样把过去与现在有机结合,建造出有特色的建筑,值得思考。 ”骆献跃认为,获得国际建筑大奖的王澍以中国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相融方式,设计出优秀建筑,“王澍把传统文脉与现代建筑衔接上了,让我们在当代建筑中感受到古人的文化和情感。”
如果大家需要了解中国美术学院最新招生简章、招生信息、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历年考题、优秀试卷、分数线、录取查询 请点击:中国美术学院艺考专题网站:/edu/zhongguomeishuxueyu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