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夏立:“在刀尖跳舞”的巧匠人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2020-11-09 07:28:39 文/孙浩楠 图/邓鸿煊
大国工匠|夏立:“在刀尖跳舞”的巧匠人
卫星通信天线是卫星数据链中的主要设备,在天线的制作过程中,1毫米分成100份,每一份称为“1丝”,其制作要求精度误差必须控制在2-3丝左右,相当于一根发丝的1/3粗细,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中国电科网络通信子集团(54所)高级技师夏立,就是一位在“丝”的维度上工作的人,更像是在一位“在刀尖上跳舞”的工匠。
少年时期的夏立就表现出动手能力强,对事物好奇心重的特点,并成长为邻居和同事们眼中的“巧手”。机缘巧合,夏立从事了他感兴趣的工作,不到17岁,就进入中国电科网络通信子集团(54所)工作,30多年一直坚持天线制造工作,65米射电望远镜、太赫兹小型高精度天线、嫦娥工程、北斗工程、索马里护航船站、国庆阅兵、抗战阅兵、远望系列船、国家地震局应急通信工程、中央电视台上星站……在这些国家级重大项目中,都有夏立及其团队的身影。
夏立:在“丝”的维度上工作的人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夏立天天和这些半成品通信设备打交道,在生产、组装工艺方面,夏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0.004毫米,是亚洲最大射电望远镜的天线齿轮间隙的距离,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粗细,确保望远镜精准探测,安装钢码盘成为关键,齿轮间隙要有0.004毫米,如果太小,天线转不动,大了,天线会松动。一丝,是0.01毫米。一根头发丝大约有8丝粗细,而0.004毫米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实现精确装配,夏立说最重要的是"心静”,眼里、心里只有设备。拧螺丝时,屏住呼吸,手稍微重一点,会过紧,手的力量不够,达不到精度要求。"要反复测算,寻找零件移动变形量,找到规律,就容易达到装配精度要求了。”在反复尝试中,他凭着多年积累的手感,寻找那无法言说的"偶遇”。如今的他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再度挑战自己。中国工匠们有这等工匠精神,是国之大幸。
“机械行业有一句话是‘机床的母机从何而来?’,制作标准化产品的高精度机床,也必须由人来装配起来,所以钳工工种不会消失,我们有我们存在的价值,一代一代钳工将手艺传承下去,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夏立的话语坚定、自豪。
大国工匠,匠心独运。
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工匠意志。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征程中,工匠们一次次提升着“中国精度”。他们一丝不苟,追求极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业绩,诠释着自己的信仰。
甜酱精选
(直接点击以下关键词)
—精彩视频—
2017毕业典礼|珠江版《成都》|肆月快闪
—大国工匠—
古法技艺|中联制造|两把刀|国家博物馆
—珠江视角—
拒绝诈骗|珠江新变化|跟着《人民的名义》学英语
—优秀专题—
请多指教|你,彷徨吗?|珠江一线牵|实习基地
—马季杯相声展演—
马季|“马季杯”新闻发布会|“马季杯”圆满结束|大学生
图文|谢盛燕
排版|谢盛燕
审核|校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