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后,天府新区学校数量将再翻5倍…

成都优胜教育
2020-11-13 00:54:19 文/施若熙 图/孙婉琳
四年多来
新区加快制定完善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建设和开办,
大力开展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积极探索新型办学模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天府四小
“三维一体”全方位保障
◆ 吸引优秀教育人才 ◆
01
出台一系列人才奖励办法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天府新区出台了一系列
加大人才奖励的办法
如:
《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天府英才计划”实施办法》
《教育人才激励和专项奖励考核实施办法》等。
02
率先创新打破编制机制
2017年
天府新区率先创新打破编制机制
以“不唯身份、不唯资历”
面向新区编内外教师公开选聘副校长
共吸引200余人报考
此外
还引入7名成都名校优秀管理人才
到新区参与开办新学校
这种打破传统机制的招聘模式
是天府新区
根据区域特点创新的干部梯度培养
03
创新晋升制度
创新晋升制度是属于新区教师队伍
“三维一体”的举措之一
可以让教师实现自身价值
奖励公平全面
每位教师都具职业获得感
通过三维一体的全面保障
天府新区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
产生强大的吸附能力
让优秀教育人才“愿意来
留得住,有获得感,有幸福感”
创新办学体制
◆“两自一包”从试点到推广◆
▼
“两自一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即在区域层面,把人权、财权、事权
下放给中小学幼儿园
推行 “教师自聘、管理自主
经费包干” 管理模式
天府四小率先试行
2016年
天府四小作为试点
在新区率先践行“两自一包”办学体制的创新
这种彻底摒弃了编制管理弊端的模式
让学校自主办学权得到了充分体现
如今
天府四小在试点的同时
也成为其他省市学校学习的范本
很多学校专程派人前来学习
新区在两年内
将“两自一包”办学体制
推广到天府三小、天府一幼
天府三幼、华阳中学附属小学等新学校
政府主导、国企举办、多元合作
▼
新区创新了国企办学
积极创新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借助国有平台公司
主要破解
学校建设和举办投入面临的资金难题
探索“政府主导、国企举办
多元合作”的办学体制
使得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
供给方式多样化、供给效益优质化
突破了教育由政府单一供给的方式
积极深化校企融合
▼
天府新区积极深化校企融合
建设区校共享的
职业体验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
参与天府职业学校专业共建
资源共享的新型产教融合模式
实践现代学徒制、开办就业订单班
积极探索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目前
“天投电子班”“天投现代服务班”
“戴卡·凯斯曼班”“贝洱班”等
多个校企合作订单班已相继建成
满意度名列前茅
◆新区教育未来可期◆
▼
2017年
经成都市监测
新区义务教育均衡指数0.3
教育现代化达成度84.32%
教育国际化实现度71.15%
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
测评居成都市中心城区第2名
这仅是新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开始
截至2018年9月
2018年天府新区新建9所幼儿园
9所小学、4所中学
新开办天府四中、天府七小
华中附小、天府五幼
天府十二幼、河池幼儿园
天府三小、天府五小
新兴幼儿园、合江幼儿园顺利迁址办学
新增小学学位9700余个
幼儿园学位2700个
极大提高了新区公益性学位供给
同时进一步深化创新
“两自一包”办学体制
国企举办公益性学校
大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此外
在2017年到2022年这5年时间里
新区将布局规划130余所学校、幼儿园
投资逾百亿,大力引进、培育一批名优教师
为打造未来教育强区再添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