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代码:5713,看完你就会选择填报它

西南科大城市学院招生办
2020-7-06 00:36:38 文/裴晶 图/龚梓婷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创办于2006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明确提出 “以人为本、服务地方、技术立校,突出应用,特色取胜”的办学方略,立足“成德绵经济带”,辐射“成渝经济圈”,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产学研用深层次、制度化合作,努力打造符合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区域内先进制造业、智能建筑与节能减排及其相关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应用技术型本科内涵,实质和产业大学属性特征的特色型高等院校。
学校优势突出
自主选择专业——实行大类专业招生,允许在同科类、同层次转专业,新生进校有三次转专业的机会。
升学渠道——专业化的导师团队将助你实现研究生的梦想,各专业综合考研率达15%;专科学生可通过计划内专升本考试进入我校或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层次。
专业强、就业好——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重点打造了建造、制造、经管、公共事业四个学科专业群,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毕业生有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基础,能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
人才培养特色——率先在四川高校中成立通识学院,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养成,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成才为中心,有教无类、个性化发展。
规模适中——学院设计规模一万人,班级按照35人设置,学生可以充分享受教学资源,参与课程活动,能够更加轻松地获得老师或辅导员一对一的辅导。
地理位置优越——学校拥有绵阳市城南和城西两个校区,花园式校园,环境清幽、拒绝雾霾,是读书、生活的好地方;毗邻中航工业绵阳“航空城”,科技氛围浓厚;成绵乐高铁40分钟抵达成都,交通便利。
学术领头人,带领科研创新
工程技术学院
李众立
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国家建材总局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历任西南工学院信控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任职期间,李众立同志主持实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和《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主持完成并通过鉴定的科研项目8项,横向课题25余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教委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两项)。
土木与环境学院
郑宜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2002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2004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具有20多年的从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研究经验。近年来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20多项。主要从事隧道工程、地下工程、地下建筑等相关研究和施工管理工作,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轨道交通隧道等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施工技术有深入的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
李燕琼
女,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农业部农业规划设计院特聘专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科组评审专家;四川省教育厅管理学科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四川省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管理学、新制度经济学、现代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12部,接受各级政府邀请进行干部培训80多场。
张洪,男,管理学教授。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持完成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建材局课题、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等20余项,曾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绵阳市科技进步奖等。
魏顺泽,男,西南科技大学教授,硕土生导师,主要从事会计、财务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核心期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等教材和专著10余部。多项科研成果获省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胡健,男,工商管理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库专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四川省管理学科职称评审委员会高评委、重庆市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高级注册咨询师、国际创业导师协会(IAEM)认证的国际创业导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研和参研省部级和市级等重大科研项目等项目30余项,获得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主编和参编专著及教材8部。
羊海燕,副教授,法学博士 长期从事财税法教学与研究,四川省教育会计学会理事、重庆市经济法学会研究员、四川大学民商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绵阳市社科人才专家库成员、绵阳市科技与知识产权局特聘专家。 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7项,市厅级课题5项;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获得司法部等省级学术类奖励4项、市厅级奖励6项。接受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邀请进行干部培训20余场。
王月明:教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招投标与工程索赔、结构工程。
唐中华,教授,昆明理工大学采矿专业。研究方向:建筑设备识图与施工。
张文君,教授,四川省测绘学会理事、四川省测绘学会教育与科普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协青年联合会会员、中国GIS协会会员;研究方向:测绘、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苏有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施工技术、工程质量检测与健康诊断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近20篇。
曾尚福,测绘高级工程师,西安地质学院,测量专业。四川九0九工程勘察设计院工作,任副总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测量,高填方边坡变形监测。
向铭铭,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毕业,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设计,防灾减灾,城乡住房建设政策。
时培昕,博士,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寄云科技创始人、CEO;汉柏科技联合创始人,历任研发中心总经理、战略产品中心总经理和研究院院长;企业级云计算联盟副秘书长。 时培昕先生是国内最早从事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研究的人员之一,拥有长达15年的管理和创业经验。
丁陈,博士, 本科、研究生和博士分别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1990年获得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上海晟淘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苏州鼎晟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丁陈博士是大数据的实践者,在大数据行业里潜心钻研了几十年,是世界上很少的几个敢于自己动手做大数据并真正掌握大数据核心技术的科学家。

西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下设通识教育学院和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三个专业学院。
学校以工学门类专业为主,形成了以建造类专业为重点,以节能建筑和健康事业为特色的工、经、管、文、艺多学科相结合的专业结构群。目前设有46个本、专科专业,重点打造建造、制造、经管、公共事业四个学科专业群,其中有四川省特色专业4个(自动化、建筑环境和能源工程、工程造价、社区康复),四川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2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科研学术
学院在建筑领域重点研究智能建筑学科的课题,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双源热泵中央空调、热水系统”、“智能家居”等支撑新兴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一批应用成果,形成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与技术衍射能力,引导教师和学生实现技术转化、创新创业。我们依托学校具有的绿色多能源协同利用技术、热泵机组制造技术、水源热泵性能自动化测试技术、综合控制系统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施工能力,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城南校区学生宿舍多能源中央热水空调改造工程,从技术的开发到项目的实施均由我校师生自主完成,形成学院的特色标志。

在川招生代码: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