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丨2021年陕西教育系统新媒体榜(7.11—7.24)

陕西省教育厅
2021-8-22 10:16:56 文/裴成 图/韩冬
7月11日—7月17日
微博部分
微信部分
本周运营亮点:
“录取”和“通知书”成为陕西教育新媒体矩阵的运营重点。
本周问题汇总:
教育部门方面,假期安全问题较少被提及;
高校方面,招生宣传季的创新点不足。
近期重点:
招生和假期安全应成为近期策划重点。
为了能凸显本报告的前后对比性,本期分析依旧选取前20名的教育部门微信公号和前50名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分析对象,分析日期为2021年7月11日至2021年7月17日。
一、数据汇总
从整体数据表现来看,“陕西考试招生”“渭南教育”和“学在汉中”分列榜单前三甲;榜单第四名到第十名分别为:“泾阳教育”“宝鸡教育”“临渭教育政务新媒体”“渭滨区教育体育局”“韩城教育”“蓝田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和“大荔教育”。
在本次观测周期中,排名前二十的教育部门官方公号共发布文章266篇,较上周环比增加36篇;指数方面,有3家公号WCI指数突破1000。20强总阅读量约为185万,与上周相比增加64万;总点赞数8899次,同比增加1700余次;本期有20家公号阅读量过万。
高校官方微信公号方面,“西安交通大学”位列本周榜单首位,“西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位居二三位。总榜单的第四名到第十名分别是:“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榆林学院”和“西安外国语大学”。
高校官微矩阵的具体表现为:榜单TOP50共发布文章272篇,同比减少48篇;总阅读量约为185万,同比增加65万;总点赞数1.8万次,与上周相比增加0.1万次;本周共有3家官方微信公众号WCI指数破1000,47家公号阅读量过万。
二、文章分析
陕西省教育政务部门的新媒体平台主要集中在“双微”平台:即微信公众号与微博客户端。微信侧重图文信息发布,微博侧重回应实时互动,基本形成了以“双微”为主要发布平台的陕西省教育政务新媒体的线上传播矩阵。但在双微模式建设中整体仍偏重于微信公众号,微博的及时性、互动性、引导性等作用发挥较少,微博传播指数整体不如微信,甚至仍有部分教育政务部门未开通微博平台账号,呈现“左腿重右腿轻”的陕西教育政务新媒体发展模式,内部传播矩阵效应较弱。
通过统计,“录取”成为本周教育部门热词。
现阶段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中,大多以校院介绍、校园生活、校园新闻、招生信息等为主。在对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官方微博的抽样内容分析中发现,关于高校校园生活和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微博在全部内容中均占较大比重。此类微博侧重于以轻松活泼的风格展现高校学子的生活状态,关注年轻群体感兴趣的话题,如校园内的小动物、食堂新品等。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也会采用不同的视角对校园内的各类活动进行报道。例如,对于开学典礼、新生报道等校园重大活动,会采用较为全面客观的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报道,而对于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则会采用Vlog短视频等方式,使受众更具参与感。
通过统计,“录取”成为本周高校热词。
三、数据解读
教育政务新媒体应及时、公开、有效地发布教育信息,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教育信息来源首选。作为政务“微媒体”,教育政务新媒体不仅要权威,同时要在发布教育信息时求实求活求快。
高校文化内涵与人文素养也是高校官方媒体宣传的重点内容。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作为高校对外展示的窗口,承担着高校形象传播、文化传播的重任。调研发现社交媒体中部分娱乐化的传播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高校的对外宣传工作,高校需要通过年轻化的表达方式来融入当下各类媒体平台中娱乐化的表达方式,但作为承担着人才培养等社会责任的高等院校,高校需要在紧随热点、保持热度的同时兼顾自身形象和文化内涵。
7月18日—7月24日
微博部分
微信部分
本周运营亮点:
“模拟”和“水灾”成为陕西教育新媒体运营重点。
本周问题汇总:
教育部门方面,应急事件的反应速度较慢;
高校方面,同质化内容较多。
近期重点:
人文关怀应成为近期策划重点。
为了能凸显本报告的前后对比性,本期分析依旧选取前20名的教育部门微信公号和前50名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分析对象,分析日期为2021年7月18日至2021年7月24日。
一、数据汇总
从整体数据表现来看,“陕西考试招生”“学在汉中”和“临渭教育政务新媒体”分列榜单前三甲;榜单第四名到第十名分别为:“延安教育”“富平教育微平台”“长安教育局”“大荔教育”“沣东教育卫体”“泾阳教育”和“汉台教体”。
在本次观测周期中,排名前二十的教育部门官方公号共发布文章258篇,较上周环比减少8篇;指数方面,有2家公号WCI指数突破1000。20强总阅读量约为146万,与上周相比减少39万;总点赞数6762次,同比减少2100余次;本期有18家公号阅读量过万。
高校官方微信公号方面,“西安交通大学”位列本周榜单首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位居二三位。总榜单的第四名到第十名分别是:“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
高校官微矩阵的具体表现为:榜单TOP50共发布文章237篇,同比减少39篇;总阅读量约为124万,同比减少61万;总点赞数1.8万次,与上周相比基本持平;本周共有3家官方微信公众号WCI指数破1000,40家公号阅读量过万。
二、文章分析
做“实”教育政务新媒体,一来要提高传播内容的信息含量,少发领导会议或活动新闻,多关注百姓问题;二来发布新政时,若遇公众有疑惑,能及时作出解释;三来面对质疑,有的放矢,要有事实报道,也要有权威点评,还应邀请不同专家进行解读,同时也要能反思。
通过统计,“教育局”成为本周教育部门热词。
当今高校中,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本科生绝大多数为“00后”,作为伴随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网络原住民。他们活跃在网络虚拟空间,习惯从网络获取信息,传播情感,表达态度;他们更加注重网络民主与对话平等,对于与学校建立信息双向流动的平台需求更为迫切;他们拥有更加多元的文化观,更容易被网络语言影响,因而在众声纷纭的新媒体环境中需要有一个权威的话语引导舆论的走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主体作用越发凸显的今天,高校官微必须熟悉教育对象的群体特征,从更加平等的学生视角出发,把握学生的上网规律和阅读习惯,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立意上“高大上”,内容上“接地气”,形式上“花样新”,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不断实现自我提升。
通过统计,“临时”成为本周高校热词。
三、数据解读
除了常规的图文形式外,还可以采用网络直播、短视频、小程序、在线互动等形式。此外,语言活泼,风格多样,才能拉近与公众的心理距离。现代社会也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严肃、古板的官腔语言会加大教育政务新媒体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不仅实现不了传播目的,甚至会起反效果,引起公众反感。
在大量的讯息与媒体产品中,高校宣传内容需要向专业化、高质量转变,才能提升自身竞争力。制作精良,同时极具特色的媒体产品,更能在新媒体平台的众多作品中吸引受众。为了提升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寻求在传播过程中专业化的转型,从单一的消息发布转变为高质量、专业化的内容生产。高校对外宣传过程中的专业化内容生产以多种形式体现在各种类型的媒体平台中,由单一的文稿、图片转变为海报、漫画、短视频等多种丰富的形式。其中部分专业生产内容由本校师生设计制作,充分展示新技术运用和创意效果。
为陕西教育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