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考心语 | 特殊类型不“特殊”

上海招考
2020-11-09 08:20:56 文/刘诗涵 图/陈悦心
特殊类型
不“特殊”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刘玉祥
日前,教育部以办公厅名义发出《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2021年特殊类型招生的基本要求。不少初次接触高考的考生和家长不太明白特殊类型招生是什么含义,甚至疑虑是不是针对“特殊来头考生”的特别照顾性质招生。其实,细读文件的表述,就会知道特殊类型招生只是区别于量大面广的普通专业招生的一种分类,其招生方式与录取依据与普通专业招生有所不同,但都要遵守严格而公平的考试规定、招生规定。
从概念上理解,特殊类型招生包括艺体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和保送生等各类招生。相对而言,普通专业招生主要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而特殊类型招生还要兼顾重视考生高考成绩之外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因此,在录取之前,参加特殊类型招生的考生还需通过高考之外的其他选拔形式证明自己的优势。这一证明可能被前置较长时间,如全国各省市即将开展的艺术类省级统考。
参加特殊类型招生的考生需要具有特殊实力,他们付出了普通考生难以想象的别样努力与艰辛。但是鉴于特殊类型招生的特性,少量文化考试成绩不佳的考生视之为“升学捷径”,往年也曾发生过“鱼目混珠”的个案。中央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教育部会同各省市、各招生院校不断出台严规,《通知》便是其中最新一项。2021年特殊类型招生的具体要求是,在继续加强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更加严格考生报考资格审核,严格考评人员选聘管理,严密考试过程组织管理,严格规范录取管理。从《通知》的措辞表达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严守考试公平底线、严把招生规范关口的决心,参加普通专业招生的考生及其家长大可放心此间无法藏匿“猫腻”。
对于参加特殊类型招生的考生来说,只要被确认具备资格,严格遵照规定程序参加相应类型、相应时段的考试,无需过多紧张与焦虑。毕竟,货真价实拥有多一份的才能,就应当充分施展,尽力争取符合自己心愿和实力的额外机会。
艺术类考生是特殊类型考生的大头,要特别注意2021年的新规。艺术类专业考试分为省级统考和校考,《通知》要求“省级统考已涵盖的专业,高校一般应直接使用统考成绩作为考生的专业考试成绩”“确有必要进行补充考核的艺术类本科专业,高校应面向省级统考合格生源组织校考”。这就意味着无论考生的艺术专业水准有多高,只要所报类别属于统考项目,那就需要首先重视和参加相应的省级统考,错过统考或有可能遗憾终身。《通知》强调,“对于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除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外,高校不再组织校考”。这条政策其实不是新规定,2020年艺考期间已经实施,2021年不会放松,只会更加强化。表面上看,报考美术学与设计学的考生损失了众多校考机会,但当校考院校纷纷承认统考成绩时,考生机会一点没有减少,“一次考试,广泛使用”,非但节省了疲于全国奔考的精力与财力,也帮助考生留出了更多时间提高文化成绩。
《通知》中对录取艺术类专业的高考文化成绩提出新要求,对于上海艺术类考生来说,无论选考哪个类别,无论专业成绩多么出众,将来填报艺术类平行志愿的时候,都需要文化成绩达到本科线的75%(亦即“3+3”6门科目的合计成绩至少达到300来分)方具填报资格。这条规定说新不新,早在2018年时教育部就已明确迟至2021年各省市均要推广执行,上海也已通过各中学反复宣传。文化成绩不错的考生可以忽略这条规定,毕竟达到300来分只是入门条件,报考优质院校的艺术类专业还需更高分数;但文化成绩不佳的考生就要对此高度警觉。这段时间,不少艺术类考生全身心投入统考备考,有的甚至暂时放弃了文化课学习。等到统考结束,应当迅速回归高考课堂,努力确保自己的文化成绩能够达标,否则便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RECOMMEND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内容来源:本文首发于《上海中学生报·高招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