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近视?老师家长看这里

上海教育
2021-9-22 11:53:33 文/邹雷 图/贺诗琪
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9月开学季,“双减”背景下,我们在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上海教育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阳光是近视防控最好的“疫苗”》,邀请市教委领导,著名校长和眼科专家一起畅谈青少年视力保护,全面支招青少年近视防控。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特别节目:
《阳光是近视防控最好的“疫苗”》
点击观看
节目内容
本期嘉宾
倪闽景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张人利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
附属学校校长
朱乃楣
上海市洵阳路小学校长
何鲜桂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近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专家指出:儿童青少年近视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遗传是其中一方面,而用眼负担过重、睡眠不足、沉迷网络、视觉环境不佳等等可能都是导致孩子过早近视的外部因素,那么如何才能降低近视率呢?
嘉宾发言
抓住青少年近视防控
这个「牛鼻子」
倪闽景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近视率是一个“牛鼻子”指标。如果近视率低了,一定是学校、区域素质教育抓到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到底减轻了没有?孩子的体育活动时间到底保证了没有?这些从近视率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所以近期推的“双减”和五项管理,实际上都是指向孩子的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近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确保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到2030年,实现中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方法对路,有坚定决心,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要下功夫在观念转变上。很多人认为,反正是要近视的,不就是戴一副眼镜吗?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面前,大家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健康底线。如果把近视率作为学校和地区教育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那么学校和老师就会重视这项工作,也会加强对家长和孩子们护眼指导,从而扭转忽视孩子身心健康的大环境。
我们还要提振近视防控的信心。目前社会普遍对于近视防控没有信心,甚至感到束手无策,实际上近视防控是有办法可行的。近视成因的核心要素是户外活动少。上海在2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了为期2年的实践表明,只要保证学生户外活动时间2个小时以上,近视率下降了30%。这项举措并不需要太多条件,应该是每个学校都是可以做到的。
近视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学校场地设施建设、课程教学变革等多方面入手。要给孩子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需要有更充分的体育运动场地,同时需要改善教室灯光照明,让每间教室灯光都达标,这确实需要学校有更多投入。另外,基础教育阶段普遍课程过难、教学要求过高的问题也需要从根子上去解决,通过减少文化学科类的课时数和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加体育课时,并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运动兴趣。
近视率降低需要全社会参与,形成全社会支持健康教育的氛围。教育部近期推出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要求,这五项管理对于学生近视率降低都直接有关,但是光靠学校一家肯定无法实现。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合作,推进视力监测和屈光发育档案全覆盖,及时发现和干预近视发病。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近视危害和近视防控的宣传力度。要减少课外文化学科培训,增加放学后孩子们在社区的运动空间,让孩子们在住宅小区里可以开展各种户外运动和游戏活动,倡导家庭形成运动传统和习惯。
下一步,我们一方面对教室灯光出台新标准,对家庭青少年灯光使用提供相应的指引;同时推进学校可调节桌椅的标准和指导,并对各中小学医务人员开展近视防控方面的培训。
如今,在专家指导下,我们上海已经对所有学生的近视屈光率建立档案,我们可以看每个区域和每个学校的动态变化,通过评价可以倒逼学校正常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嘉宾发言
科学方法防控近视
在家也要坚持「3010法则」
何鲜桂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
近视眼它就像不能倒流的时光,它是一直往前进的,没有回头路,一旦到了高度近视就更加没有回头路。
对于青少年的近视防治来说,首先要坚持户外活动。户外指的是空间的差别,带来的是眼睛接受光线的强度的差别。现在主要的理论认为,大自然能够刺激我们的眼睛释放多巴胺,它能够延缓眼轴的增长,帮助预防近视发生。而且多巴胺其实是一个幸福元素,所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是控制用眼时间。不仅是在校时间需要课间休息,在家也应和在校一样坚持“3010法则”。即用眼30分钟、休息10分钟。如果是学龄前的小朋友,这个要求就更高,20分钟要休息10分钟。
再说一些小妙招:当我们长时间用眼的时候,可以进行非接触眼保健操。第一节是眨眼,使劲闭上眼睛几秒钟再睁开,这时候眼泪水可以帮助我们滋润一下眼球,再睁开,做几个8拍;然后再上下左右运动、顺时针逆时针运动;接着可以看近和看远交替,让眼睛得到放松。
在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整体高发的大背景下,上海有两所学校的相关指标却呈现出总体偏低且逐年降低的趋势,他们的应对措施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
嘉宾发言
我们没有刻意追求百分点
一不小心降低了近视率
张人利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
我们学校近视率这几年一直维持低位,低于全市近20个百分点,在整个区里面我们学校的近视率现在是最低的。
我觉得是我们除了治疗之外,更重要的是预防。我们学校在预防这个措施上有一整套的综合措施,也不仅仅为了近视,为了孩子在学校过得比较开心,收获更大。
我们的学生每天早上有开心一刻、课间操。课间,我们让孩子走出教室放松眼睛。放学后还有晚锻炼跑步和各类足球、篮球的社团。我们学校的作业量也比较适中。学校的走廊里放置了很多绿植,绿色是一种可以让眼睛放松的颜色,可以保护我们的视力。
现在调查下来孩子最喜欢的空间是食堂,最喜欢的课程是跨学科探究课程,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让用眼方式发生变化。
我们没有刻意追求百分点。我认为最关键还是按教育规律办事,小孩到底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他要做什么事、你要给他做什么事,如果违背这个规律,那就出毛病了。
我们区里的数据,肥胖率和近视率基本相近,现在的“双减”就是要抓住最敏感最突出的问题,要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就是要减轻负担、加大作业精准度,我认为这是对的。
嘉宾发言
「聪明的」校园智能照明系统
把阳光引进教室
朱乃楣
上海市洵阳路小学校长
我们洵阳路小学是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所以足球课程是我们体育课程中的最大的特征。除了足球课程之外,我们还开设了像棒球、橄榄球、拳击等9个项目的拓展课程。
孩子们在通过各式各样的课程之后,他们会热爱户外运动,久而久之养成了每日锻炼的良好的习惯。
每学期我们都会开展两次针对每位学生的系统视力检测,随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及时反馈给家长,让一些新发病的学生能够及早介入到治疗当中,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们学校最近安装了一种全光谱智能照明系统。作为对比,我们学校之前5年的近视新发病率一直保持在3.0%—3.1%之间。自从用了全光谱灯光以后,仅仅半年近视新发病率就下降到2.6%。
全光谱灯光是最接近自然光的灯光。它的显色数能达到98%(普通灯光是78%),它还原了事物最本来的颜色。炫光指数由普通灯光的19%降低到14%。光照均匀度达到83%,普通灯光是63%。
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每周都要换座位,因为光照条件不均匀,靠窗很亮、中间偏暗。现在就不需要,基本上教室里每一个角落都一样的。这就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视觉环境,把阳光引进教室。看到孩子沐浴在阳光里的笑脸,让人感到特别欣慰。
主持人观点
不能用眼镜度数换分数
徐丽遐
上海教育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防治近视眼不能是头痛医头、只管眼睛,而是和整个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包括运动习惯密切相关。换句话来说,如果我们对于孩子发展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不惜牺牲孩子的身体健康,用眼镜度数来换取分数,这是令人悲哀的。
嘉宾金句
特别关注
眼科专家何鲜桂谈近视认知误区:
近视眼就只是戴个眼镜那么简单?
何鲜桂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
关于近视眼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家长觉得近视只是戴眼镜那么简单,反正那么多人都戴眼镜了,好像也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儿。但是我日常给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们做科普的时候,头一件事就强调:近视不是戴眼镜那么简单。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比如我们去看3D电影,戴眼镜的人就要把3D眼镜套在外面;如果去游泳的话,我得买一副带度数的泳镜;如果我们有运动的爱好,做剧烈运动的时候也是非常不方便的。戴口罩、吃火锅,或是夏天冬天室内外温差特别大的时候,眼镜会起雾。碰到急事却又找不到眼镜的时候,常常会误事,让人抓狂。
对专业选择的影响:
征兵:视力不低于0.4,单眼视力不低于0.3;潜水艇人员、战斗机人员对视力要求还要更高。如果视力较差,你的眼底在经受这样严峻的条件下的时候,是受不住的。
高度近视造成眼底损坏不可逆:
对于青少年来说,发展到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很多游乐项目都不能玩。因为当这些项目压力差特别大的时候,眼底会无法承受,甚至发生视网膜破裂、脱落。当眼底——眼睛的底片破掉以后,最好的裁缝也是缝不好的。我们现在最好的医生,也无法修复损坏的眼底。
焦点问答
关于近视眼手术、护眼灯、
OK镜、假性近视的真相
近视眼手术本质上是矫正方式
做手术是个人选择,如果你是适合手术的对象,愿意以这种方式去矫正视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定要知道它是一个矫正方式,前后眼轴拉长,对眼底的压力和潜在的风险是没有丝毫改变的,所以它本质上是一种矫正方式。
护眼灯要对着标准去挑选
大厂对护眼灯研发、制造的投入挺大的,现在有标准,购买时是可以去对着标准去看,尽可能选择大厂的产品,品质更有保障一些。
OK镜符合要求才能佩戴
对于延缓近视眼度数增长,现在临床上达成共识的是OK镜和低浓度阿托品。OK镜的原理是把镜片晚上戴到眼睛里面进行塑形,把角膜压平一点,使得光的折射点又重新落到了视网膜上。一般推荐8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小小孩子的话不推荐。另外,对于佩戴者它的近视和散光度数须在一定范围内,所以一定要在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评估后才能选择这项矫正措施。
假性近视辨别须去医院检查
儿童和青少年一旦发现视力下降,应时到医院去进行检查,明确到底是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已经近视要赶紧控制,避免它加深;没有近视的话,主要进行强化户外活动,全面关注用眼行为,这样是比较合理的。
编辑:赵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