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东华上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

东华大学
2021-3-29 15:22:40 文/齐美琳 图/洪智宏
、
今天
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3月23日
离党的百年华诞还剩100天
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在东华大学校史馆里开讲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天星化身“讲解员”,在复原的老校门前,为学生生动讲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叙说以实业报国的红色纺织、红色东华。
老校门前上“党课”
让身边的党史校史“活起来”
“完全没想到能坐在老校门前学党史,今天这堂‘党课’好像让大家都穿越了,学起来特别有feel”,说这话的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硕士生朱雅琴。当天,一走进校史馆,她和小伙伴们就被眼前独特的“教室”吸引了。原来,为了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红色历史,学校特地把思政课堂“搬”到复原的老校门前,让大家顿时有了一种历史“活起来”的新鲜感。
(李天星老师为学生讲述党史)
1951年,30岁的党创办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给它取名为华东纺织工学院,也就是今天的东华大学。回首百年征程,一批批纺织产业先驱者胸怀实业救国、实业报国理想,开创并壮大了我国纺织产业,对中国革命和经济社会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课堂上,李天星老师围绕“志存高远,实业报国”主题,从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过的近代实业家张謇讲起,讲中国共产党与上海纺织工人运动的缘起,讲党如何让老百姓从过去穿得暖到现在穿得美、穿得智能,讲东华人如何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以科研攻关服务天宫、北斗等国之重器发展,携口罩等医用防护品研发助力中国打赢抗疫之战。置身校史馆情境体验之中,听的党史又紧密结合了最熟悉的纺织,朱雅琴和同学们都觉得这样的红色党史校史学习非常亲切,“让大家能够学得进、听得进、记得明”。
(学生在复原的老校门前学党史)
李天星老师也坦言,这次上课对于学生和他自己都是一次难得的受教机会。“党史是一部厚重的‘教科书’,校史则是身边的红色‘教材’,育人者先受教育,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我更要在这样的课堂上结合身边红色文化资源给学生讲好党史。”
“知行合一,这堂‘大思政课’我们很受用”
事实上,之所以选择“志存高远,实业报国”作为这堂党史课的主题,东华大学方面可谓用心良苦。党史学习不仅要学,还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不仅需要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需要社会大课堂的洗礼和考验。
(听课的学生)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大三学生王一鸣听完课后,感慨地说:“以前我爷爷那辈人是凭布票买衣服,现在我们不仅实现了‘穿衣自由’,而且还穿得更加时尚智能。这背后离不开东华人的努力。今天能上这么一堂特别的‘大思政课’,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感悟新老东华人实业报国的赤子情怀,我觉得特别受用。作为一名在校生,我庆幸自己生逢其时,更懂得重任在肩,我将扎实学习专业知识,争取在材料专业领域继续深造,到社会大舞台上历练,努力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学生参观东华大学校史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是我们青年学生党员的一门‘必修课’。今天的课听得我热血沸腾,深切感受到学校历史与党和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实干担当的奋进姿态在每代东华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守执着的革命信仰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敢担当作为,用行动擦亮胸前的党徽”,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硕士生党员宋岩谈到。
据悉,这是东华大学第一次尝试把思政课从教室“搬”进校史馆,而在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这堂沉浸体验式的思政课可谓是“正当其时”。3月12日,东华大学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当日,就有两场高规格的专题辅导报告面向教职工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同时开启。学校在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师生同频共振基础上,已开设“四史”思政选修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思政课主阵地,并深挖校史中的红色育人资源,打造立体生动、身临其境的红色课堂,讲好党的百年故事,发挥党史校史育人作用。
今天,建党百年倒计时100天学生座谈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学生代表们共同学习党史并研讨。两校区同学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观看了《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系列微视频。
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刘磊说,“从上海被迫转移至嘉兴南湖,党的诞生便是在风雨之中。‘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中国共产党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现如今,正值建党百年,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定当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回顾我党历史,汲取智慧与力量,不忘我党建立之初心,始终牢记共产党员之使命,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来源:党委宣传部 团委
撰稿:刘远康
摄影:周碧泽 王宇
海报来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