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江湾最美!把复旦江湾校区的故事,说给你听!

复旦招生
2021-1-28 22:15:23 文/沈芬 图/邹梓涵
十号线坐到终点,
淞沪路2005号的日子,
是从喧嚣里辟出的宁静隽永。
一路向北,江湾最美!
听——这是关于江湾校区的故事。
点击收听,复旦声音地图
江湾落日 摄影 /包栋宇
01
沉思、讨论、写作、阅读…
银杏大道 摄影 / 徐乐晴
“既蕴含着新古典浪漫主义的优雅,又散发着现代的气息”,气势磅礴的大门通往学术的殿堂。
踏过漫长的韶华大道,有关江湾的一切要从这里开始讲起。
湖面倒影 摄影 / 徐乐晴
大道的北面是碧波荡漾的日湖,天气好的时候,和煦的阳光倾泻而下,微风乍起,搅起满湖碎金。
春天或者是秋天,不冷也不热,捧着书坐在湖边的长椅上,是属于你一个人的宁静。
湖畔风光 摄影 / 郝翰
微风乍起,搅起满湖碎金 摄影 / 徐乐晴
傍水而立的李兆基图书馆,是自习人的天地。比起传统图书馆,这里自习的座位三三两两地分布在大厅的不同角落,沙发或是长桌,你总能找到适合你的专属座位。
李兆基图书馆 摄影 / 师源隆
沉思、讨论、写作、阅读,书桌上传来翻页的声音,轻轻挪动凳子的声响,轻手轻脚却仍然清晰的走路声,都像是这片场域里独有的背景音乐。
李兆基图书馆内景 摄影 / 师源隆
在这里,你可以待上整整一天。闭馆音乐响起的时候,埋首书海的你抬起头,有更多的同伴仍然争分夺秒地敲下最后几个字符,舍不得一点儿灵感的流逝。
善解人意的管理爷爷只是轻声嘱托,说天寒早点归寝,说去时勿忘关灯。
图书馆里光阴的流逝 摄影 / 包栋宇
李兆基图书馆外景 摄影 / 包栋宇
走出图书馆,已经是星辰满天,初冬的寒风钻进衣领,你站在广场上,思绪在江湾的广阔天地上飘散。“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02
关于纬七路的记忆
廖凯原法学楼 摄影 / 徐乐晴
辩曲直,识善恶,象征着司法公正的獬豸默默守护着法学院的大楼。你想起无数个在廖凯原法学楼度过的日子,拾级而上,一步步踏在青石铺就的地面上,岁月的痕迹印证着她的永恒。
纬七路上匆忙赶赴的日子 摄影 / 李玲
5.6公里的距离,17个红绿灯,在邯郸日月西路的理科图书馆与江湾校区宣传栏之间,校车颠簸,摆渡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等待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抬头看天。落日跌入迟暮的霞光,太阳留给天空最后的温柔,治愈了世界和你。
江湾日暮 摄影 / 徐乐晴
秋来时,该去踩一踩纬七路上的落叶 摄影 / 李玲
铺满落叶的校园路 摄影 / 郝翰
无数个匆忙赶赴的日子,填满了关于纬七路的记忆,这是江湾校区最繁忙的道路。
结伴而行的路上,讨论着没写完的分析报告和即将到来的考试。飞驰的自行车和欢快的笑声轻轻压过秋天金黄的落叶,扬起的风吹过冬天的雪、拂过春天的花。
秋日银杏 摄影 / 徐乐晴
03
披星戴月,行来踏去
智华楼A教与长长的桥洞 摄影 / 李玲
穿过智华楼A教与B教间长长的桥洞,沿着经二路,一路向北。
秋天的时候满树的金黄摇曳着关于收获的声响,骑着单车路过桥边随风摆动的芦苇,努力嗅一口是大自然清甜的香气。
被芦苇掩映着的楼宇 摄影 / 郝翰
生命科学学院坐落于此,镌刻着院名的巨石挺拔屹立,连接生态,重构价值 ,一代代复旦生科人在这里展开关于生命奥秘的不倦探索。
走过一道道拱券式的门洞 摄影 / 郝翰
再向南走,物理楼和环科楼遥相对望,化学楼和先进材料实验室比肩而立。
走过一道又一道拱券式的门洞,就像是在敲开一扇扇探索真理的大门,潜入森林,去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
校园里的行来踏去 摄影 / 郝翰
背包里装满实验室的星光,无数的数据和报告之中是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和日以继夜的努力。
披星戴月,行来踏去,从一整天的实验中舒展开来,夜晚的校园更添静谧。沿途的路灯用微弱的光亮牵手而立,拥抱每一个晚归的赶路人。
春日江湾 航拍 / 王一江
当然你一定不是孤独的,除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江湾这片大草原有太多可爱的小生灵陪伴。
日湖和月湖周围的栏杆上会有成群结队的夜鹭,水是他们的乐园。
夜幕四合、万籁俱寂之时,从湖边路过,会不小心惊飞在发呆的小夜鹭。
日湖和月湖周围的栏杆 摄影 / 郝翰
白天的时候,沿着扶苏路漫步,倏一下,会有几只白鹭就轻轻地飞了起来。不紧不慢,蓑羽的羽枝分散,双翼轻展,将你的目光牵起。
漫步校园之中 摄影 / 郝翰
组 稿
融媒体中心
文 字
曹 盈
声 音
张玮、段亚蓉、徐訚訚、宋皓月、蔡力冠、王主、徐光祖、蒲莫寒、郭舒嘉、李雨婷、马铭杨、周恩宇、姜来、钟一凡、杭桢
音频剪辑
李 玲
责 编
李斯嘉
编 辑
李 玲
图文转自【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