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博教育】小明虫社亲子研学之旅圆满结束

青岛韵博教育
2021-4-17 09:53:06 文/毛晓莉 图/洪雅萍
不/
负/
春/
光
今天我们去研学
三月的青岛春光明媚,处处迸发着勃勃的
生机与活力。
3月19日,韵博教育&小明虫社研学活动
如期举行.
小朋友带着对春天的期许相约来到
青岛纺织谷开展深度研学游活动,
切身感受到了青岛工业的独特魅力。
集合完毕,小朋友们排成两列,手拉手
有序开始了在纺织谷的研学活动。
大家耐心的听着姜馆长的讲解,
两棵比他们爷爷奶奶年龄还大的山桃树、鸟不宿的故事
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原来桃花不全都是粉色的啊”,
“这棵树的树叶怎么都带着刺啊”,
他们不断地举手发问,不断地点头,
眼睛里充满了对未知渴望的目光
一群小可爱似懂非懂地上了一堂关于树木的科普课。
走进纺织博物馆,在馆长的介绍下,
孩子们知道了
青岛原来最早的名字叫胶澳,
我们居住的城市诞生130周年了,
青岛的路名基本是用地方来命名
只有两条用人名命名的道路
——中山路和芝泉路。
青岛纺织博物馆前身是
青岛国棉五厂(原名上海纱厂)
抗日战争结束后,
中国纺织建设总公司青岛分公司接收
“上海纱厂”,
并改名“青岛第五纺织厂”。
青岛纺织博物馆始建于2009年,
2017年移地再建,新馆位于
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园区。
是国内最具特色的纺织博物馆之一。
场馆以展示工业遗存为切入点,形成
"九馆十八景"的布局。
记载了青岛母亲工业-纺织业的百年历史,
讲述了这座年轻城市的过去,
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缩影,
也是这座城市崛起的见证!
衣服,棉花,沙线,蚕宝宝
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纤维科技馆让大家开了眼界。
棉花能纺线织布,
连牛奶、大豆、螃蟹壳、石油等
都可以提炼纤维制作衣服,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姜馆长讲解的非常仔细,
带着问号听姜馆长介绍,
大家瞬间茅塞顿开,
不得不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新
骄傲和鼓掌。
本次研学活动,
让孩子们通过青岛近现代工业史这一方面,
了解他们生活、生长城市的发展历史,
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青岛今日的繁华和发展,
是老一辈人的一点一滴,一砖一瓦,
挥洒汗水,付出一代代人的努力换来的。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
让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能够充满感激,心怀一颗感恩之心,
回顾历史,续写未来。
END
小明虫社
周六:9:30-10:30/10:30-11:30
报名热线:15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