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时代来临,你准备好迎接了吗

青岛易恒教育
2021-1-10 12:51:23 文/裴怡雨 图/陆帆
最近关于中考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多,自主招生作为优秀学生进入高中的重要途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到底会怎样,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有基本的认识。
2020年是新中考,也被称作360中考。之前的中考政策中如大家所熟知的将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地理,物理,化学,道法8个学科成绩记入总分,体育成绩不计入,自招通过后免试等。新中考政策执行后,客观评价算是基本平稳,但同时遭受众多质疑,中考改革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过。今天根据教育局中考政策,梳理一下脉络。
一、中考的对比
过去的中考
1.按8科总分780分总分。
2.如果出现总分相同,按语数英等级组合、物化生等级组合、历史地理等级组合择优录取。
3.8科分数+3科等级(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分数是命根,等级是形式主义。
现在的中考
1.语数英3科总分360分。
2.其他科目划为两个组合,以等级形式呈现成绩
3.3科分数+2个组合(第一组合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体育、第二组合生物地理)
4. 关于组合的解释:第一组合为按照总分排名划分等级
物理(100)+化学(80)+历史(80)+道法(80)+体育(60,过程评价30+测试30)=400分总分。
第二组合为地理(80)+生物(80)=160分总分。
5.第一组合达到B及以上+第二组合达到C及以上可进入优质类公办高中
第一组合达到C及以上+第二组合达到C及以上可进入其他公办普通高中
民办普通高中则是由学校对两个组合提出等级要求,以学校当年的招生文件为主
注意:自招没有特殊的科目AB等级要求。统一最高按上述要求。组合看总分不看单科。组合可以补考,但通过率很低。
二、几个关键名词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其实就是学校提出要求,学生来参加学校考试,通过的同学可以被提前批次录取。假设说某中学要求今年有200个自招名额,那么它通常会有260个人通过自招笔试,240人通过自招面试,然后这些孩子去参加中考后,成绩会按照这240人里的前200名录取,第200名的分数,就是该高中的自招分数线。以2020年的实际操作看,几乎所有学校,该分数线明显低于裸分录取分数线。对组合等级的要求,基本和上述第一组合B、第二组合C的统一要求一致,个别学校对第一组合的自招生,放宽到C。具体以各学校的自招招生简章为准。
指标生
指标生指的是所有高中普通班招生的65%拿出来作指标生,分别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指标生学业水平考试总分会加分后参加高中招生录取。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是与往年的不同,指标生是过去按照8科总分+30分,而现在是按照3科总分+15分。
其次就是指标生的条件,注册学籍初中学校要连续就读3年,因户籍/住房发生变化而正常转学的学生在校就读两年以上,必须是第一志愿报考各优质普通高中学校,第一组合需要达到B及B以上,第二组合达到C及C以上。按照3科总分从高到低排序,由第一志愿报考高校的指标生名额确定指标生人选,注意指标生是按照孩子的成绩系统自动分配的。
注意:指标生很公平,没法操作。所以,越是好的高中学校,指标生越是没用,因为竞争太激烈,取得指标生资格,裸分也就达到录取线了。而且,指标生不占用裸分名额。所以,优质高中的指标生名额不要过多关注。基本没用。
平行志愿
志愿录取的形式是按照平行志愿来录取的,什么是平行志愿呢?就是如果分数够了第一志愿,那么你就会被第一志愿录走,如果第一志愿落榜,那么孩子分数不会下降,会自动匹配孩子的第二志愿,如果第二志愿分数足够,那么孩子就会被第二志愿学校录取。
注意:一二志愿,看分数,分数达到录取线,不同考生之间的第一第二志愿是一样的。(以上改编补充自青岛中考)
三、2021年中考推测
自招会被高中学校更加重视
有可能扩大自招比例。这在教育局9月份的行风在线中有所提及,家长和考生应该有所准备。还有就是因为各高中学校通过自己命题,2020年自招的招生都尝到了甜头,有扩大自招生源比例的诉求。
体育考察的比例随时可能加大
体育考察更加严格,不形式化是肯定的。提醒家长和考生重视体育,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随时可能会变为更重要的分数考察。最迟2022年,体育计入总分的可能性在加大。
特色班可能重新编排,自招班会更加重视
这个只说结论。因为高中教师命题选拔出的学生,更适合高考。360中考的成绩越来越失真了。实践当中,越来越多的高分中考生进入高中后跟不上,中考的考察形式和过度追捧,造就了很多假成绩。重点班的女生男生比例严重失调、自招班的男生女生比例倍数级差异,都显示出中考命题和初中日常教学的偏离。提醒家长和考生不必过度重视特色班,自招班的竞争力在高考中更明显。
偶然性的因素放大依然会继续
中考的荒唐设置,使中考成绩的偶然性会继续存在。高分但组合达不到的问题、一二志愿填报太接近的问题、考生发挥的政策不稳定因素、一分一操场的现状、校外大型辅导机构的过程考试押题分数虚高但中考分数现原形等各种因素叠加,使失真的中考成绩,变得更加不可捉摸。提醒家长和考生正确定位中考,长远看,因为赢在高考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