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走了,我的社交极限到了。”

济南新东方艺考中心
2020-12-07 19:12:34 文/庞飞 图/罗志强
全文3208字,预计阅读8分钟。
01
6 岁,你有亲戚来家里做客。
“来,给叔叔阿姨表演个节目!”
紧张的情绪涌上了你的脑门儿,你畏畏缩缩地倒在爸妈怀里,唔吱着一句话不肯说,爸妈的大手却不停把你向外推搡。
那些美其名曰对你的“锻炼”和“鼓励”,终究成为了你的童年阴影。
02
12 岁,初一开学。
班主任让所有同学挨个到讲台上做自我介绍。
那一刻你灰飞烟灭了,表面上端坐着普普通通,内心实则已经兵荒马乱,乱中甚至不忘责怪爸妈给你起的名字太拗口,以至于你在心里演练了无数遍,才低头咬牙抖着手发出颤巍巍的声音:“大家好,我是xxx。”
原来从座位去讲台的路竟是那么长,在陌生人面前自我介绍,真是窒息地狱。
03
18 岁,你喜欢上一个人。
你怕ta知道,你怕ta不知道,你怕ta知道了假装不知道。
那一次,你的暗自喜欢坚持了很长时间。没有人知道,只是因为那天你恰巧看到了阳光洒在ta脸上的一个瞬间,而这个瞬间被你珍藏了很多年。
这许多年,也许你不是盼望能和ta在一起,只是盼望这种美好的感觉,再度出现。
04
22 岁,大学毕业。
投出简历的你毅然决然,到了要面试的时候却犹豫不决不想去。
从面试间出来的那一刻,你突然想起了6岁、12岁、17岁,你生命里的很多瞬间,那种紧张到窒息、喉咙发不出声的感觉。
回到学校你听到同学们交流offer侃侃而谈,那一刻你明白了,从今以后,学习成绩再也不能成为你们优秀与否的衡量标准。
当你看到这里,我相信你也是这样一个人,或者你身边有一个对你很重要的像这样的人。
你是否曾被贴上过这样的标签?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剧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看似中性的字眼组合在一起,却让人感觉更像是在贬低/批评一个人。和外向相比,内向成为了一种“弱点”。
其实内向、慢热、敏感、焦虑、恐惧是不同的程度,产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在本文中,我们暂且统称为“内向”。
1
《社交恐惧症的生活》
在短片《社交恐惧症的生活》中,我们能很直观地看到这样的困扰:小A坦诚有句“谎言”从小伴随着她长大——“她只是害羞罢了,长大了就会好的。”她一度以为会是这样,直到她逐渐长大...
上学时,她是班上坐在最后一排那个不爱说话的孩子,不举手回答问题、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内心藏着从未战胜的胆怯。
极不自在是对她最佳的描述,她担心自己做错任何事情,担心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评头论足。普通人注意不到的小事,都会让她异常紧张,甚至出汗、脸红、声音发抖、大脑空白。
很想出门和人交流,但是即使穿戴整齐也很难走出家门,于是躺在床上开始幻想和人交流的一字一句,对每个细节绞尽脑汁。
因为害怕被陌生人搭话,她学会了耳机不离身,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突如其来的尴尬。
只有相同经历的人,才知道这有多么痛苦。
2
内向,你有可能是INFP。
美国凯恩琳·布里格斯母女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划分的8种人格类型为基础,研制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
这个指标以内倾/外倾、实感/直觉、思维/情感、判断/知觉四个维度将人格分为16种类型,出现以上困扰的这群人很大概率落在内倾直觉情感知觉类型象限,即(INFP)。
他们创造辉煌,他们也走向消亡。关于INFP的矛盾观点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被认为是16型中最废柴的人格、最容易患抑郁症的人格、自杀率最高的人格,同时也被认为是16型中最艺术、最真诚、最理想主义的人格。诸如画家梵高、歌手张国荣都被许多人认为是INFP的代表。
如果你也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么恭喜你,你很可能是一块宝藏,但你也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让自己的精神总是受伤。
3
帮你了解INFP!
如果要用一张图来形容内向的人,那么这张图再恰当不过。
INFP洞察力极强,对人和事物非常敏感,他们看起来安静随和,但其实内心拥有自己构造出的庞大的精神世界。典型的案例是林黛玉,细腻敏感、才情兼具,但优柔寡断、多愁善感。
他们是很好的倾听者,优秀的共情能力让他们能够感同身受。在熟悉的朋友面前,他们热情友好,但在陌生的环境中会再度内敛紧张。即使大部分时刻他都看起来不争不抢,存在感不高,但一旦价值观受到了威胁,也会为了自己的主张奋力而战。
4
原生家庭,总是痛苦。
之所以提到原生家庭,是因为很多时候,孩子成长中产生受害者心态正是源于原生家庭。在孩子眼中,父母间的相处总是不和平、不融洽。
因为天赋较强的艺术思维和创造力,内向孩子的小脑壳里总会产生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可一旦遇上略显刻板的父母时,他们通常都会被屡次否定。
“不要不切实际不务正业,脚踏实地专心学习才是爸爸妈妈对你‘唯一’的要求。”,“你可一定要听话啊!”。
内向的孩子性格温和,更容易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立即将奇思妙想藏起来,遵从爸爸妈妈的意思,朝着爸妈喜欢的方向努力,但内心里却还会为自己的所爱保留一片空间。
如果长期被否定、被压抑(比如打压式教育),内向的孩子容易变得自卑无力,因为无论他想怎样想让父母满意,在父母眼中总是得到不争气的回馈,为了成为父母眼中外向积极的小孩,他努力掩藏自己的性格,希望自己和他人一样。
于是孩子陷入了一种“我是废物”的自惭形秽之中。比起外向的孩子更会沟通和表达自己的不满或与父母据理力争,内向的孩子却总在悄无声息之间暗暗吞噬被父母否定的痛苦。
因为顺从家人的期望,用了很大的力气改装自己,导致当他们长大,离开父母、进入社会,那个全力包装过的自己碰触到这个社会的人和事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此时一个导火索就会引燃他的情绪,当场失控。于是他就成了大家眼中内向压抑、情绪不好的职场新人。
5
内向孩子的培养方向
如果你遇到了与INFP情况高度相似的孩子,那么恭喜你,你捡到宝啦!你的孩子非常敏感而且非常相信你,你的一举一动对他都有非比寻常的影响。
请避免父母之间总是吵架,多花时间学习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多一点赞美和鼓励,少一点价值观渗透,帮助弥补孩子的不足,发展外向的性格能力。
理解他, 才能更好的发展他。以下是内向孩子最有可能产生兴趣的6件事,多了解他一下吧!
1、阅读。
你很难找到哪个内向的人不爱阅读,INFP更是会为文字着迷。
2、写作。
当内向的人需要释放压抑不快乐的情绪时,就会开始记录,甚至写诗、写歌、写一本小小的“著作”。
3、画画。
羞于表达又创作力极佳,无论是课本涂鸦还是一幅巨画,画笔能准确地描述他脑中的想法。
4、唱歌。
无论唱得好与不好,听歌和唱歌是抒发情绪很好的方法。
5、思考。
当内向的人陷入沉思,你不知道他在思索太空、死亡、独角兽还是一本他喜欢的书。
6、爱。
及其热情,敏感而有爱。对家人、宠物都有无比的爱,请试着相信他吧。
如果你是不被家人理解的内向群体,请相信你的细腻敏感是一种天赋而不是痛苦,你所拥有的洞察力使你比别人看到的世界更加五彩斑斓、立体全面,你需要做的是不要逃避、不破不立;
如果你是家有内向小孩的父母,请您多倾听孩子的声音,舒缓孩子的心理压力,降低他们的紧张,帮助他们成为自己,不是附和他人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自己。
6
走出原生家庭
最后,如果你想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我们有一点建议:
人的性格问题,有很多都起源于原生家庭。克服弱点、完善自我是一个痛苦且漫长的过程,但每个人都有机会克服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
第一,认识自己的需求,并明确地表达出来。你已无力再改变过去,无论是童年、曾经的痛苦还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它们已经是既定事实,但是现在和未来都有机会发生改变。你要好好感受自己的需求,是希望得到父母的道歉,还是希望他们不再以自己的价值观影响你。
第二,认清自己和父母的边界,认可自己。从此以后你不用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而选择遵从,你要主动认可自己、完善自己,疗愈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
希望每个内向的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 End -
留言分享你的“社死瞬间”
截止12月4日晚18:00
点赞数≥20的前3名
可获得济南万达影城影票1张
(仅限济南地区万达影城)
快来评论吧!
下一篇文章
看大数据解读 | 985大学里,有一群自称废物的小镇做题家。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