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必修5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学生版+教师版)之必修二

济南震华培训学校
2020-11-13 00:30:40 文/庞晓雪 图/丁辰逸
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8.兰亭集序挖空学生版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助记:幽深】。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助记联系:而余也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业】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长】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 )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助记:不可理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兰亭集序挖空教师版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晚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全,
都)至,少长咸(全,都)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长)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
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其次(旁边)。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繁
盛热闹),一觞一咏(喝一点酒,作一点诗),亦足以畅叙幽情(深远情怀)【助记:幽深】。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广阔),俯察品类之盛(繁多),所以(以此,用来)游目骋怀(放眼浏览,开畅胸怀),足以极(穷尽)视听之娱,信(实在)可乐也。【助记联系:而余也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业】
夫人之相与(交往),俯仰(低头俯首之间)一世,或(有的人)取诸(兼词,之于)
怀抱,悟(通“晤”,面对面)言一室之内;或因(随着,就着)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通“趋”,趋向、取向)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一时,短时间)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往,到,此为向往追求)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系着、附着)之矣。向(过去、以前)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因为)之兴怀;况修【长】短随化(造化,指自然),终期(至、及)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大,大事。死生是件大事情)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缘由),若(像)合一契,未尝不临(面对,阅读)文嗟悼,不能喻(通晓明白)【助记:不可理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生死视为一样是荒诞的,将长寿的彭祖与短命的人视为一样是虚妄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即使)世殊事异,所以(的原因)兴怀,其致(情趣)一(一样、相同)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些文章)。
9.赤壁赋挖空学生版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十五。朔,月初一。晦,月末】,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助记:断绝】。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助记: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正直】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助记:注意后文动词“望”】望夏口,东()【助记:注意后文动词“望”】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助记:注意后文无动词】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助记:渔夫樵夫】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助记: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助记:更换】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9.赤壁赋挖空教师版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望:十五。朔,月初一。晦,月末】,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起)。举酒属(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不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任凭)一苇之所如(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通“凭”,乘)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离开人世超然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形似桨的划船工具)兮兰桨,击空明兮溯
流光。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唱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像一缕不断的丝线)【助记:断绝】。舞(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整衣端坐。危,端正。联系前文“正”)【助记: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正直】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向西)【助记:注意后文动词“望”】望夏口,东(向东)【助记:注意后文动词“望”】望武昌。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当)其破(夺取)荆州,下(攻占)江陵,顺流而东(向东进发)【助记:注意后文无动词】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然而如今在哪里呢)况吾与子渔樵(打鱼砍柴)【助记:渔夫樵夫】于江渚之上,侣(以……为伴侣)鱼虾而友(以……为朋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粟)。哀吾生之须臾(片刻),羡长江之无穷。挟(偕同)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屡次多次)得,托(寄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那)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最终)莫消长也。盖将自(从)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连……都)【助记: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假如)非吾之所有,虽(即使)一毫而莫取。惟(只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禁止),用之不竭(尽),是造物者之无尽藏(无穷无尽的宝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客喜而(表修饰)笑,洗盏更(重新)【助记:更换】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相互)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已经)白(发白,即天亮)。
10.游褒禅山记挖空学生版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助记:画图理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 ),则或( )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 )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0.游褒禅山记挖空教师版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定居)于其址(山麓),而卒(死后)葬之;以(因为)故其后名(称,命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所说的)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因为)其乃(是、为)华山之阳(南面)【助记:画图理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碑文)漫灭,独其为文(残存文字)犹可识(辨认),曰“花山”。今言(说、念)“华”如“华实”之“华”者,盖(大概,解释原因)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从旁边)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表修饰)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看到的景象)愈奇。有怠(懈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将要)尽。”遂与之俱出。盖(大概,发语词)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洞更深,那么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少了。加,更加)。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照明)也。既其出(我们出洞以后。其,助词,无实意),则或(有人)咎(责备)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快乐)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夫夷(平坦)以(并且)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不同寻常)之观(景象),常在于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停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至,到)幽暗(幽深昏暗)昏惑(迷乱)而无物以(来)相(帮助)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其,难道。孰,谁)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对于)仆碑,又以(以【之】,因此)悲(感叹叹息)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弄错,使……错)其传而莫能名(识其本名,说明白)者,何可胜道也哉!(哪能说得完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地缘故)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扫描关注一下,拜托拜托啦~
联系我们
东校区:济南市历下区解放东路95-7号
西校区:济南市市中区民生大街68号三楼
长清校区:济南市长清区赵家营
电话:0531-82901300,81186682
网址:www.网址未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