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注意事项一之备考策略及答题技巧篇

青岛理工大学招生
2020-6-19 12:06:51 文/冉冬 图/贾翔
有人这样评价学生考试的成绩:学生的卷面成绩实际上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的知识水平,二是考试策略和考试技术,三是考生的心理素质。2019年高考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青岛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整理了几点高考前最后几天注意事项,即将上战场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哦。
1
注意科学备考、有效得分
对大多数的同学而言,高考前最后几天的时间要强调稳中求胜,牢牢抓好百分之八十的中低档题,大胆舍弃自己难得分的题目,追求得分效益最大化,尽量预防低级失误。同学们应花更多的时间来看试卷答案,而非做试卷。看试卷,主要是看如何把题目答完整,比如综合试卷,题目百变,无非是知识的重新组合,通过看试卷答案,重视答题过程、答案完整性,可提高自己的答题表达能力。此外,对前阶段复习内容进行“回头看”的时候,不要再大量的练习,而是应该回归课本,尤其是综合科目,要更加注意夯实基础,熟悉课本中的主干知识。
常见预防低级失误的10种方法:
(1)速度适宜——不宜过快;
(2)书写整齐——不宜乱涂乱画;
(3)步骤规范——从课本、高考答案中获取规范步骤的写法;
(4)审题准确——圈点勾画题干的重要信息;
(5)留意常错处——以便及时发现;
(6)用好草稿纸——便于检查错误;
(7)核对试卷与答题卡——避免涂写错误;
(8)检查时先查题干——从源头杜绝错误;
(9)不要轻易修改答案——修改需谨慎;
(10)把握时间——避免会做的题没时间做。
2
保持良好的生活、学习节奏
高考还剩最后几天的时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不搞加班加点,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生物钟”调节到和高考时间一致,按时入睡。严格按高考时间作息,把自己调整到精力充沛、头脑清醒的最佳状态。
针对高考科目时间安排,在上午9:00—11:30和下午3:00—5:00的这两个时段内,安排进行相应科目的限时训练,目的是为了调整和强化体内生物钟,适应高考时间安排。关于体内生物钟的训练要非常严格,切不可在上述两个时段内做听音乐、吃零食、喝饮料、随意走动、上网等与高考规定相违背或无关的事情。
最后几天里,考生比平时要多休息1—2个小时,把精神恢复过来。所谓休息,包括适当的、非剧烈的运动,可以跑跑步、做做操。
3
掌握应试技术和答卷策略
(1)浏览全卷,制定答题方案
考生拿到试卷时首先把整个考卷浏览一遍,对题目难度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确定自己的答题方案,即对自己答题的顺序和在各个题目上的时间分配做出全局性的安排。在浏览全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熟悉的不要过分狂喜,发现自己不会的也不要过分紧张,要保持镇定的心态,要时刻提醒自己:“我难人亦难,我易人亦易。”
(2)先易后难,合理分配时间
高考试卷的安排一般是从易到难,做题时也是按题目顺序做。但问题不是绝对的,每个人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同,答题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正确的方法是先易后难,合理分配时间,有利于消除紧张,逐步提高自信,以饱满的精神和较佳的思考水平来攻克后面的难题。
(3)审清题意,细心答题
做题前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避免盲目答题。在答题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没想妥当就匆忙地在试卷上填写,然后改来改去,既浪费了时间,又弄脏了卷面。有的同学则过于谨慎,什么都要在草稿纸上写得清楚明白,然后才向试卷上填写。考试时间十分有限,许多题目没有时间打全稿,特别是一些大题,在草稿上写出答题思路或提纲后,就可以在试卷上直接书写。
(4)镇定自若,巧解难题
在考试中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自己熟悉的,总会遇到许多困难。遇到困难时首先是不要紧张,正确的方法是:先放下这些题目,去做其他的考题,看能否从中找到提示,或者干脆把考试中其他的题目全部做完之后,再把这道题当作一般的练习题来做,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可以集中精力重点突破。
高考得分策略应是:容易题(低档题)确保不失分,中档题寸土必争,高档题(难题)尽量多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