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安全知识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2020-7-30 01:40:11 文/阮思琪 图/纪嘉澍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QWZY2015
安全工作是学院基础性与保障性工作,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先决条件。 为学生营造一个舒心、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全体师生及家长迫切的愿望。现在,随着夏季的到来,现在,随着夏季到来,为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请大家注意以下事项。
一、防溺水死亡
夏季天气炎热, 不少人会选择游泳解暑。游泳可起到消暑降温的作用。但是因游泳溺水死亡的事件却是年年有。究其原因,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到位、不太会游泳、游泳时抽筋、不熟悉地形或者逞能游到深水区等, 从而导致死亡。所以我们应尽量到专业的游泳池或浴场去游泳玩耍,游泳前要适当活动以防抽筋,且周围应该有熟悉水性的救生员作必要的保护。 同时记住不要独自在河边玩耍、游泳,更不要到不熟悉水情或比较危险的地方去游泳。发现有溺水者时不要盲目的下水对溺水者进行施救,而应理智冷静的呼喊懂水性的前来抢救,若自己水性好救助落水者时应把握好既救人又不使自己被水淹的尺度。
注意
禁止任何学生私自下河、塘、水库等处洗澡游泳。
二、防高温中暑
夏季持续高温,而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蒸发,当周围的环境高于人体的正常体温, 即超过 37℃以上时,加上通风差、湿度高就很容易发生中暑。对学生而言常见于在烈日下长时间站立、 集会、 徒步行走时发生中暑; 也有的是因为学生学习强度大、睡眠不足、长时间吹风扇、空调、 或用冷水洗头引发疾病。轻度中暑会感到头昏、 耳鸣、 胸闷、 心慌、四肢无力、口渴、恶心;重度中暑可能会伴有高烧、昏迷、痉挛等。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多喝水、开窗通风、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不在高温下暴晒,避免大量运动,恰当使用风扇、空调,再加上准备一些缓解中暑症状的药物(如人丹、藿香正气水等) , 以及知道一些预防高温中暑,发热等疾病的常识。
中署
重度中暑可能会伴有高烧、昏迷、痉挛

三、防食物中毒
每临夏季到来之时,我们耳畔总会听到食物中毒等不良信息, 其实只要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对此,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说: 一是从食堂来说, 要严格做好食品的采购、运输、 贮存等过程的卫生工作,加强饮管人员的管理,防止食品源污染及食品中毒事故发生。二是从学生自身来说,学生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三是要学会辩认食品的安全标志不购买食用“三无” 及过期变质食品、饮品,不喝生水及不洁净的水。
食物中毒
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
四、用电安全教育
夏季用到的电器品种比较多, 用电负荷大, 容易发生触电、 电火灾等事故。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学院不允许私拉乱接电线,不允许学生在教室或宿舍使用违规电器以避免造成电线短路而引发火灾事故。
用电安全
不允许私拉乱接电线

五、防交通事故
夏季往往是交通事故高发季节。这是因为夏季人们特别喜欢外出活动。 街上、路上人流量相对要比冬季更密集。再加上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拥有量也不断攀升,路上车辆必然增多。学生在上放学路上就更应引起注意,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夏季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因为天气闷热,容易造成疲劳、烦闷,学生在路上骑自行车时要么疲劳烦闷,要么追逐打闹,再加上不少驾驶员疲劳驾驶,或为解暑而酒后驾驶,以及货车为多盈利快速驾驶,都特别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二是夏季多雨,路面湿滑,致使刹车不灵,方向失控,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交通安全教育,如不乘坐超载车辆、尽量不坐摩托车、不在道路上追逐打闹、 不做危险活动、 按要求规定骑自行车、在道路上主动避让车辆等。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自我防护意识。我们教师在路途中也要注意安全,不要与汽车争分夺秒。
交通安全
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六、防雷电狂风
夏季雷电狂风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它往往伴随着暴雨同时出现, 如果不加以预防,同样可以造成自然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虽然它具有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但是进行有效地预防也是可以减弱或规避其所造成的危害。因此在夏季雷雨季节前我们应加强雷电狂风等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 做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学生而言,当雷电发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家电设备,如收音机、 电视机、计算机等以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害; 也不应在孤立的电杆、大树下躲避; 不要使用手机,避免直击雷的袭击; 万一遇到被雷电击中应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同时在发现有狂风时,应及时关闭好门窗,尤其是应在放学后,以免狂风摇动窗扇, 打碎玻璃造成伤害,这也要求我们师生在行走时尽量不要靠近窗户、大树、河滩、墙根等比较危险的地方。
编辑:杨秉睿 文字:保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