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党史 颂党情 铸警魂”演讲比赛获奖选手 | 谢静怡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2021-7-31 11:12:33 文/潘娜 图/陈军
政治部 谢静怡
· 铭党史 颂党恩 跟党走
从1921年到2021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的辉煌历程,100年来,党带领着中华民族,从沉睡中苏醒,于压迫中反抗,在贫脊上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如今的我们远离了战火纷飞,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可是我们的岁月静好也是由一部分人的付出换来的。“公安姓党”是公安机关永远不变的根和魂,政治建警是公安队伍建设永远不变的根本方针。作为一名公安战士,面对神圣的警旗,我们曾庄严宣誓:坚决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誓言无价,掷地有声,它不但是神圣的誓言,更是信仰、是责任、是情怀,还承载着厚重的担当。
有时候,我很好奇,是什么力量让嘉兴南湖小船上那仅仅二十几个党员的星星之火,燃烧成担负起民族解放和复兴的中坚力量?又是什么力量,让人面对冰冷的死亡,可以如此微笑和坦然?慢慢长大后我明白,那便是信仰的力量!
许多人到了60岁这个年纪,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准备享受天伦之乐。而他呢,年近60,却依旧奔波在校园里、操场上。就在我院喜迎建党100周年警务技战术展示大会上,作为一名总指挥,他指挥着整个学院的方队和警务技能表演,他为学生展示动作要领时的专业度和敬业度是许多年轻教官都做不到的。在开幕式上,我用镜头记录下了他挺拔的身姿。我虽没见过他年轻时的风采,但此刻我觉得岁月见证了他的坚守,荣誉见证了他的忠诚。他就是警训部的党支部书记——党建元。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用切身的行动告诉我们,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如何约束自己。他是警院精神传承的体现,是一名共产党员党性的体现。我想,这才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曾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在学校里,学生就是我们党员教师的“群众”。
她是思政课上神采飞扬的郑老师,是学生心有困惑寻求帮助的娜姐,是干起活来不吃不喝的拼命三郎,是被学生亲切的成为“郑能量”的——郑娜老师。她奋战在育人的一线,食堂、宿舍、教室甚至是医院都留下了她无数个忙碌的身影。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学管干部和共产党员,她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即使在父亲突发脑溢血被下了病危通知书的时候,依旧顶着高压,把微笑带给家人、学生和同事,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教师、人民警察的使命与担当。就是这样的她,在刚参加工作2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标兵,提高了学院的美誉度、知名度,也正是她这种奉献拼搏的精神,让她在全国赛场上发出了属于青海的、属于警院的声音!
有句话说的好“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
在我考到警院前,以为学校是个轻松的单位。但是当我来到了学校,才发现一切都与我想象的不同。政治部的忙碌,每天处理不完的公务,都让我这个“新兵”有些手忙脚乱。但在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他让我在离家几千公里外的青海感受到了如亲人般的照顾,让一个作为职场新手的我可以尽快适应工作节奏,在我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会耐心的指导我,面对压力时他却总是选择默默的扛下。在我来到学院的这段时间里他经常早来晚退,太阳记录了他的面容,灯光记录了他的身影。他就是我的科长——李宪鑫。为什么这里没有他的照片呢,因为他的相机里没有一张属于他的照片,他的相机记录的都是别人的美好瞬间。其实,优秀就在身边,先进就在眼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安新兵,犹如满天繁星中的一颗,默默闪烁;犹如沧海一粟中的一粒,静静漂流。但既然我选择了人民警察,我就会永远忠诚,誓死不悔。韶光不负,青春不老,使命在肩,永不止步。我们都是新时代的追梦人,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让我们的青春在奋斗中燃烧,让我们的理想在奋进中升华,让人生在奔向伟大梦想的征途中闪光,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