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添衣保暖!

西宁知道文化教育培训学校
2020-11-13 00:23:52 文/齐美琳 图/白梦洁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
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霜降节气特点是
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
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由于“霜”是天冷、
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
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
“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
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但是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准确来说应是“结霜”。
在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霜”通常出现在秋、冬、春这三个季节。“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描写霜降的优美诗词
《霜降》
左河水
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赋得九月尽(秋字)》
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泊舟盱眙》
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秋怀奉寄朱补阙》
武元衡
上苑繁霜降,骚人起恨初。
白云深陋巷,衰草遍闲居。
暮色秋烟重,寒声牖叶虚。
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归田赋,犹陈谏猎书。
不知青琐客,投分竟何如。
《岁晚》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和霜降有关的习俗
01
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02
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
03
登高远眺
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
04
扫墓祭祖
古时候,霜降时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据《清通礼》中说:“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05
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片片枫叶情,莫负最后秋。”
霜降至,秋将逝。
冬日已在路上,记得穿秋裤!
联系电话
188****0200
188****0300
0971-5217680
地址:昆仑中路18号国际壹号五楼
(市第三中学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