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宅家冰箱里囤菜太多,关于冰箱的这些“冷”知识不可不知!

内蒙古招生考试
2020-4-21 15:17:41 文/邵菁 图/贾晓红
民小编说
一般大家去超市采购总容易囤很多食物,疫情期间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常常去超市一趟会搬回来许多食物,尤其是新鲜蔬菜之类,保存是个问题。怎样把囤积的食物更好的收纳进冰箱,能让其健康安全又能保鲜呢?一起了解下,这些小知识也可以顺便教给孩子哦!
转自微信公号“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经超过150万,国内疫情虽然比先前好转了不少,但几乎所有人还是秉承着能少出门就少出门的原则,所以也导致:每次买菜都像搞批发。
因此,这个时期了解一些跟冰箱有关的常识,让它充分发挥好最大价值,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方便,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 录
误区篇:常见冰箱知识误区,快看自己中了几招
瓜果蔬菜篇:该放冰箱的怎么存更好,不该放冰箱的赶紧拿出来腾地方
僵尸肉篇:各色肉类,保存多久为最佳?
冷冻区篇:想不到吧,这些食物应该放进冷冻层
冷藏区篇:不同的位置,温度湿度不同,储存食物也大有讲究
01
误区篇:这些误区,你中了几个?
误区一:热饭菜要晾凉之后再放冰箱
以后记得:趁热放。
很多人认为,把热的菜放冰箱会很“费”冰箱,冰箱容易坏,所以就把热菜晾凉了再放。
别!这!么!干!
放凉食物的过程,也是一个细菌大军加急生产的过程,特别是炎热的夏天,食物是晾凉了,但同时也放馊了……
一般来说,饭菜内部(也就是剩饭菜最中心的部位)温度降到65℃以下时,很多细菌就开始忙不迭地繁衍后代了,数量呈指数型增长,热饭热菜在室温下放超过两个小时,细菌就已经是N代同堂了,所以趁热送冰箱,让食物尽快冷却,可以减少细菌数量。
误区二:细菌能被冷冻层冻死
细菌怕冻不错,但不至于被冻死。
虽说细菌怕冷,不过倒不至于没法存活,只是繁殖的速度会减缓,因此即使冷冻也并不能完全保证食物的安全。很多养猫、养狗的家庭喜欢给宠物吃“生骨肉”,也就是把肉冷冻超过72小时,直接给猫狗生吃,宠物这么吃咱不确定行不行,反正人吃的话,一定要把食物煮熟煮透。
误区三:食物解冻后就绝对不能再冷冻起来
低温解冻,会有效减缓细菌滋生。
很多人都知道食物不能反复冷冻解冻,否则细菌会翻个很多倍,加速食物变坏。
所以事先把食物分装,用多少就解冻多少是最好的。
但是!如果你已经把一大块肉冷冻起来了,现在只需要其中一部分,如何能最大化地减少细菌的滋生呢?
答案就是:低温解冻。
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建议把肉放到冰箱冷藏区、或者用冷水解冻,之后再把剩下的肉分装好放回冷冻区,会放心很多。
02
瓜果蔬菜篇:该拿的拿出来,该放的好好放
赶紧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占地方还影响口感
不是所有食物放到冰箱,都能起到“防腐”作用的。有些食物经过低温冷藏后,反而会伤害口感,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
“土货”党:洋葱、红薯、南瓜
这类食材都很坚强,比较耐放,如果没切开,放到阴凉干燥通风处常温保存就好。如果买回来的时候还带着泥土,那就更好了,相当于天然有了一个保鲜层,不用把土清理掉。
南瓜
南瓜的最佳保存温度是7-12度,所以也不用放冰箱,而且冰箱里的湿气会使它变软并迅速腐烂。南瓜一般个头比较大,如果一次吃不完,就需要放到冰箱里了。放入冰箱前,记得将瓜子和瓜瓤刮干净,再用保鲜膜包好。
洋葱
有研究发现,洋葱没剥皮的时候放在冰箱里,很容易吸收水分变成糊状。但如果是去皮后的洋葱在冰箱里可以保存得更久。
红薯
根据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红薯委员会专家的说法,把红薯冷藏在冰箱里是绝对不行的,因为温度太低了,红薯的中央部分会变硬发白,口感也会变差。
红薯的最佳保存温度是7-12°C,和洋葱类似,所以正常放通风室温就行。
“水分充足”党:黄瓜、西红柿、青椒、胡萝卜、大白菜
这类看起来水分很足,好像不放冰箱就会蔫巴的食物,其实也不用放冰箱。
黄瓜
把黄瓜放进冰箱,其实会加速它“蔫巴”的状态。一般贮存黄瓜最适宜的温度在10-12度之间,而冰箱冷藏温度一般在4度左右,所以黄瓜放冰箱,反而会让加速其表皮“抽巴”,真成了“老黄瓜刷绿漆——装嫩”。
青椒
青椒的最适贮存温度为7到8度,也不宜在冰箱中久存。时间稍长,放在冰箱里的青椒就会被冻坏,变黑、变软、变味。
番茄
除非你真的很馋凉番茄的口感,不然是不建议把番茄放冰箱的,因为在低温下,番茄里与产生芳香物质有关的基因会被“冻僵”,影响口感。
放冰箱的绿叶菜,怎么放保存更久?
绿叶菜,毫无疑问,肯定是要放冰箱保存的。保存绿叶菜的三要素:温度、湿度、空气。
绿叶菜要么被放在低温货架上,要么被喷上了水,这都是因为绿叶菜想要保持鲜嫩,离不开低温和有水的环境。
低温+密封(低氧)环境下能减缓绿叶菜的呼吸作用,也会降低其表面和内部微生物的活性,但如果要放在冰箱里保存,就不能给菜叶子喷水了,这会加速蔬菜的腐烂,而且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把绿叶菜买回家之后,建议把绿叶菜腐烂、坏的部分切掉,可以先洗也可以不洗,但不管怎样,一定要把其表面的水分沥干之后,装进食品袋冷藏。多挤掉一些空气,也能延长保存时间。
刚才说的,低氧的环境在哪里?冰箱冷藏的抽屉里便是。
Ps:一定不要敞开着把菜放到冰箱里,会滋生细菌。
错误示范,大家别学
蔬菜水果分开密封储存
因为成熟的香蕉、苹果里会分泌乙烯,对绿叶菜等等蔬菜有催熟的作用,会加速腐烂,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果蔬最好能各自密封好了,分开放。
03
“僵尸肉”篇:生肉到底能存放多久?
扒拉扒拉自己的冰箱冷冻层,不少人一定还能掏出封存好几年的“古董肉”,当然,也有些生活精致的家庭,生肉存放期不会超过一个月。虽说现吃现买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是为了方便,或者有些年货囤得太多,这些生肉到底要怎么存、存多久才合适呢?
肉类冷冻存放时间表
一般来说,新鲜的肉最好在-25℃快速冷冻,在-18℃的恒温条件下储存。
●猪肉、牛肉、羊肉:8-12个月
●禽类:6个月
●肉末、肉丁等:2-3个月
●扇贝、虾蟹等海鲜类:2-4个月
●鱼、河鲜类:4个月
切装、分装处理,避免一块肉多次解冻,减少细菌滋生
之前已经说过了,反复解冻会滋生很多细菌,所以分装,一次拿出来一份,会有效保证肉的营养和卫生。新鲜肉类先切分、分装,再冷冻,避免一大块肉重复多次解冻,一方面影响口感,另一方面反复解冻,也反复滋生了好多细菌。
洗洗更卫生,保存时间更长
在下冷冻柜之前,给肉进行适当的清洁处理,不仅会增加肉的保存时长,也更卫生。
比如家禽、海鲜,应该把内脏掏干净、里里外外都洗干净再冷冻;其他的肉类也同样,如果你是买的新鲜肉,也最好清洗一下再入冰箱,利于除菌。
04
冷冻篇:这些食物,放冷冻区更好
豆子党:豌豆、毛豆、蚕豆、四季豆,冻冻更好吃
这几样豆子,冷冻保存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不会特别影响口感。
要吃的时候拿出来,也不用解冻,直接入锅就行。而且豆子和肉类不同,不会沾到一起,所以也不用费劲分装。
面食党:馒头、包子、饺子,不冻不好吃
这种主食其实可以多囤点,放到冰箱冷冻层,一个月问题都不大,冷冻会锁住水分,口感几乎不会受影响。当然,保存这类食物还是建议放凉之后,做好密封工作(保鲜膜、密封袋),否则也很容易串味,到时候吃到两年前的僵尸肉口味的花卷,就不好了。
杂粮党:红豆、绿豆、红枣、葡萄干,冷冻防生虫
天一热,这些杂粮在南方地区很容易生虫。
因此杂粮也是建议冷冻的,可以避免虫卵生长和发霉的问题,免得在红豆汤里意外吃到高蛋白类产品。
干货党:不冻不健康
虾皮、海米、小鱼干、自制干菜等风干食品也最好放到冷冻室,尤其是含蛋白质一类的食物,冷冻可以避免发潮、蛋白质降解、口感变差、产生致癌物亚硝酸胺等等问题。
05
冷藏篇:食物的冷藏分布图,大有讲究
讲这篇之前,先劝大家把一些不该放冷藏区的食物都拿出去,常温保存就行。
蜂蜜、巧克力、坚果、面包:这些如果放冰箱了,都拿出来吧,不必要。
面包
面包在烘烤时淀粉结构会重组,冰箱的低温就会使淀粉重新回到结晶状态,使面包变硬或变味。如果你打算在几天内吃完,就不要放在冰箱里。但如果是想多囤几周再吃,则可以先冷冻起来。
坚果
低温有助于保存坚果中的天然油脂,但也会影响它们的口感。如果能很快吃完,就放在室温下的密封容器里保存,另外少囤货,只买新鲜的。
蜂蜜
低温会使蜂蜜结晶和凝固。所以不要放在冰箱里。这个相信大家都有经验。
巧克力
冰箱的温度和湿度会影响食物的味道、颜色和质地。巧克力(特别是可可脂)也会吸收周围食物的味道,所以最好远离其他有味道的食材。
生熟一定要分开
不论是剩饭、打开的牛奶、绿叶菜,一定都要用保鲜袋、保鲜膜都分装好,生熟食物之间互不打扰。因为生食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寄生虫和细菌,其中一个最大隐患是“李斯特菌”污染。
李斯特菌是引发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它能在低温下存活很久,人如果感染之后,一般会出现发热、恶心、腹泻等等的症状。
李斯特菌一般存活在生肉里,包括一些没有消毒过的生牛奶。所以生熟一定要分开、密封好了放,不要把剩菜直接端盘子“裸着”进冰箱。
别把冰箱塞太满
冰箱塞太满,里面的空气没法形成对流,会加重冰箱的负担。而且过多食物挤在一起,也容易导致食物直接细菌的交叉感染,还容易串味。
位置这么摆,最大程度保鲜
这张图一目了然,中上层的地方温度适中,可以放一些对温度要求不那么高的食物,比如老干妈、黄豆酱;如果你想吃凉番茄,也可以放到这里,对口感的影响会小一些。
中下层的地方,温度偏低,利于储存一些剩菜、鲜牛奶,不要把蔬菜放在靠近内壁处,因为菜叶子可能被冻坏;
抽屉区,放绿叶菜其实是最好的,可以起到留住水分的作用;
柜门边上,温度比较高,可以放点鸡蛋、咸菜、调味料(炸鸡粉之类的)。
写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冰箱不是保险箱,也不是消毒柜,别什么都一股脑儿往里面塞,还是要多讲讲方法,最后希望大家和冰箱相处愉快!
(常青藤爸爸 该公号由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转载自公众号:常青藤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