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历史

营口理工
2021-11-29 15:47:37 文/邵思琪 图/曹阳
在历史的长河里,多少民族化成了历史的烟尘,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只留下零星的记载,而作为唯一没有断绝过的文明—中华文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沧海桑田,朝代更替,有过傲然于世的辉煌时刻,亦有过屈辱求和的悲惨遭遇,那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的看待历史,树立起历史使命感?
首先,位卑不敢忘忧国,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从秦汉的大一统到隋唐的鼎盛,随后逐步走向衰败。近代以来,西方用坚船利炮翘开了华夏的大门,一条条割地求荣的条约随之而来,帝国主义趁机入侵瓜分我国,在危难之中,是中国共产党率领着人民与敌人浴血奋战,打败了帝国主义入侵者和代表大地主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据不完全统计,当代不少大学生对近代这段血泪史知之不详,更有甚者,对此毫无印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牢记历史,更多的是要以史为鉴,吸取教训,树立忧患意识,并将其化为前进的动力,奋发图强,壮大国家,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立于世界之林,捍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其次,看待历史不能一概而论,要实事求是,辩证看待。清朝的历史课是中学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不少大学生以为,中国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关键就在于清代,“满清误我华夏三百年”的论调就源于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启发了民主主义觉悟,对于解放思想,它有伟大的功劳,但也有严重的局限性,这是不容忽视的。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历史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却传之久远,但当这种观念流于对过去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主义时,就值得警惕了,这种偏见的傲慢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我们应以唯物主义辩证思维看待历史,既不可否认历史的发展规律,又要以自身的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要实事求是,辩证看待,吸取历史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最后,牢记历史不仅要辩证地看待历史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历史使命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那一代人的心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则是新时代青少年的强国之音,在不同的历史年代,有着不同的时事背景,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大学生不仅是我国人口中较少的有机会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人,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我国未来科学的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应当牢记历史,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远大的志向,沿着前人足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把责任感提升到思想高度,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仅要牢记历史,缅怀先烈,辩证地看待历史发展,实事求是,更要树立起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振衣而起,踏进千重浪,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乃至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而奋斗终身。
营理新媒体中心
撰稿:罗东远
播音:杨荣堃
后期:杨荣堃
编辑:孙鑫宇
图片:图文部/来源于网络
审核:李嘉怡
修德悟道 致知力行
营口理工学院与您携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