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研究生招生简

湖北考研招生简章
2013-9-26 09:46:25 文/苏智源
武汉纺织大学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所以“纺织”命名的高校,其前身武汉纺织工学院曾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八大名校”之一。学校2011年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入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连续13年居全国服装院校“新人奖”、“育人奖”综合积分第一名,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中国“十大时装名校”荣誉称号。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的发展思路,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办学特色。
1.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育形成了特色学科群
学校树立“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观念,坚持“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通过实施“学科建校”工程,培育和形成了“重点突出、交叉渗透、相互支撑”的六大特色学科群,即纺织与材料、环境与化工、机电与信息、艺术与人文、管理与经济、理学基础等学科群,形成了多学科共同支撑纺织学科发展的格局,在天然纺织材料、生物医用纺织材料、能源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先进纺织成形理论与技术、苎麻清洁生产等领域的研究走在国内前列。
2.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汇聚了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
学校以“分层建设、重点突破”的思路建设,围绕学科特色,建设了“湖北省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先进纺纱织造及清洁生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部级重点基地,以及“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等10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人文社科基地。
学校为湖北省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依托国家“千人计划”、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和学校“阳光学者计划”,通过实施“博士化工程”、“国际化工程”、“名师工程”,汇聚了国家“千人计划”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王训该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外专千人计划”专家维克多教授,“长江学者”徐卫林教授等行业专家,有45名兼职博导,近400名硕导,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培育)、8个湖北省学术创新团队。
3.注重自主创新,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科技成果
学校坚持以创新精神为引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原创性研究,在绿色纺织功能材料、纺织印染清洁生产、纺织数字化装备领域承担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如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非水溶性丝素粉体与功能聚合物复合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创新了小口径人造血管的制备新途径;973项目“新型高性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的基础研究”着重不同高性能材料领域的重大共性关键性问题;“干态剑麻叶片的加工方法及其在复合板材中的应用”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863计划“新型高效物化组合技术与设备”,建立了经济高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染色废水处理回用成套化设备系统。近五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4.服务行业和地方,推动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始终将为行业服务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自己的使命,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大力推广最新科技成果,组建了“中国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科技创新联盟”和“中国苎麻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产学研联盟。以技术研究院为技术转移窗口,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广泛开展“一市一项目”和“一省一示范”科技引航工程,同时实施了“双百工程”(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家企业进校园),主动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实现了学科链和产业链的“无缝链接”。被誉为“纺织界一次革命性突破”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由湖北省政府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向全行业推广。
5.开放式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国内外高校“零距离”对接
学校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不断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拓展国际化办学方式,优化国际化办学模式。2013年,学校成功加入“欧洲纺织大学联盟”,成为该组织第一个中国成员,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捷克利贝雷兹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同时招收有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
一、招生说明
1.我校是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武汉地区社会报考点,可接受武汉地区未设报考点的招生单位的考生报名,同时接受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报考省外单位的考生报名。
2.我校2014年招收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具体专业请查看《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014年我校计划招生500余人,具体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3.报考我校设计学(130500)、艺术硕士(135100)、工业设计工程(085237)、工商管理硕士(125100)的考生,必须选择我校为报考点。
二、报考条件
考生报考时须按照国家规定并结合自身状况确定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因不符合报考条件而导致不能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一)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