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4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湖北考研招生简章
2013/9/2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农、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目前在校学生总数2.5万余人,研究生60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202人,教授420人,副教授497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5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教授29人。近年来,学校新增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7人。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8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5个。学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地球科学类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学校拥有纸质图书资料170.46万册,电子图书7000GB,期刊15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20个。从20世纪50年代起,学校相继在周口店、北戴河、三峡等地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其中周口店野外实习基地被誉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已建成为“全国地质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能力(野外实践)基地”;依托三峡秭归实习基地建设了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其影响辐射全国。
学校拥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一级学科16个;有1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含19个工程领域。
2014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同时可在资产评估硕士、法律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艺术硕士10个类别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60年来,学校人才辈出。毕业生中走出了以温家宝总理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管理精英,成长了以“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等为代表的29位两院院士,涌现了国家体育场馆“鸟巢”总工程师李久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奇才……广大毕业生正以自身的努力为学校赢得荣誉、提供支持。同时,学校也将为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谋求人类与地球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我校研究生。
一、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
1.2014年我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共1820人左右,各专业拟接收推免生人数见招生专业目录,实际接收推免生人数将在2013年11月5日左右公布。另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50人左右。
2.拟在50个学科、专业中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035人。其中35个学科按一级学科招生(学科代码后两位为“00”);5个为自设二级学科(学科名称前带“★”号);12个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含5个自设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名称前带“☆”号)。
3.拟在10个类别(其中工程硕士18个领域)中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785人。
4.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给我校的2014年招生计划为准。
二、学制
我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均实行2-3年的弹性学制。
三、收费及奖助体系
(一)奖助体系
2014年我校继续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激励研究生潜心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学校奖助体系为90%左右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含委培生,下同)提供不同等级的学业奖学金,为所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供助学金:
1.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占学生人数的40%(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占60%);二等奖学金占40%。新生录取时根据入学考试初复试成绩、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科研基础、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以后每年根据学习成绩、科研表现情况动态评定。学业奖学金仅用于冲抵学费。
2.国家奖学金:根据国家下达指标评选,每年评选约120人,奖金20000元/人。
3.助学金:全日制非在职硕士生全部享受6000元/年的助学金(600元/月,一年发10个月)。
4.专项奖学金:学校设有研究生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在社会活动、学术活动、学习成绩、科技成果等方面获得突出成绩的研究生。
5.学校设有“助教”、“助管”岗位。资助标准:硕士生300元/月,按实际工作月份发放。覆盖面超过研究生人数的10%。
6.继续实行“助研”岗位津贴,鼓励导师为其指导的全日制非在职硕士生提供“助研”岗位,津贴不少于300元/月。
7.由社会力量在学校设有中国科学院奖学金、中国石化奖学金、中国石油优秀生奖学金、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奖学金、中凯奖学金、福建马坑奖学金等供研究生申请。
8.对于未获奖学金,又确有困难不能缴纳学费的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符合国家规定的,可向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二)收费
所有学术型专业均为8000元/年;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专业的学费以各招生学院另发的招生简章为准,其他专业学位硕士按湖北省物价部门批准标准收费。
收费标准如有变动,以物价部门最新批复为准,我校将及时公布有关收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