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艺术大师—伦勃朗

尚得画室 长春
2020-9-18 16:35:14 文/沈浩然 图/洪雅萍
伦勃朗·凡·莱茵
荷兰最伟大的画家
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巨人
他的画色彩丰富,明暗光纤运用,得心应手
后世称其为“伦勃朗式用光”
伦勃朗的自画像成为他自己独一无二的自传:
年轻时,他是一个成功甚至时髦的画家,而到了他孤独的老年,他的面貌反应出破产的悲剧和一个真正伟人不屈不挠的意志。
《自画像》, 1660年,布上油画,英国伦敦肯伍德
伦勃朗艺术创作生涯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01
第一个时期:莱顿时期
这是伦勃朗的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准备时期
这一时期的伦勃朗重视光的运用和人物心理的刻画
他发展了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对比画法
形成了自己的画风
后人称之为伦勃朗式的明暗画法
他的画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
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自画像》, 1629年,布上油画,日耳曼国家博物馆
在他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中
伦勃朗开始采用厚涂画法
以及在画布的颜料层上用笔杆刮出痕迹之类技法
莱顿时期的伦勃朗的绘画体裁广泛
包括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虽然早期作品虽不像后来作品那样成熟
但已显示出画家很早就致力于发掘油画颜料本身的质感和潜力
02
第二个时期:阿姆斯特丹早期
这个时期是他艺术成熟的时期
这时的他生活上也是富足和快活的
1632年的成名作 - 《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突破荷兰传统的团体肖像画的呆板程式
在构图和人物神态上均处理得逼真而生动
伦勃朗此后10年中成为该城最受欢迎的画家
《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 1632年,布上油画,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在此期间
他画了大量肖像画和宗教画
其中的宗教画主要以巴洛克风格
画成生机勃勃而富有戏剧性
能深刻揭示人物本质特征
伦勃朗在他所写的少数几篇文章中谈到
他力求在作品中
以显眼的人体姿态和运动来表达最巨大的内心情感
03
第三个时期:阿姆斯特丹盛期
这是伦勃朗艺术创作的第三个时期
这时期的创作更具有现实色彩
伦勃朗的欢乐时光结束了
在艺术上进入深化阶段
这时
伦勃朗的创作丧失了早期作品的生气勃勃特点
他的油画呈现出丰富的明暗调子与微妙的温暖色彩
《夜巡》, 1642年,布上油画,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
1642年,伦勃朗创作《夜巡》
成了是艺术家艺术风格和人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夜巡》以后
伦勃朗越来越少地运用巴洛克美术那种激动不安和讲究排场的艺术效果
而是热衷于采用更加含蓄的手法去表现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
但是,这类手法当时并不流行
因而尽管伦勃朗的创新作品仍有一批赏识者
40年代后期起
伦勃朗不再像在30年代中那样受许多雇主欢迎
以致生活越来越困难
这种情况则不仅仅是为《夜巡》一幅画
而是为画家画风的改变所造成的
04
第四个时期:晚年
晚年,伦勃朗生活困难
家产被拍卖,油画作品买主不多
这一时期
伦勃朗的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成熟,
笔触粗粝、率性大胆、极具生命力
创造力达到顶峰,除了光的运用外
还有无比深厚的人类同情与了解
1661年
他受托绘成历史画《西菲利斯的密谋》
此画为荷兰历史画中最有纪念碑式气派的杰作
由于某种至今尚未弄清的原因
它遭受了从市政厅墙上取下的厄运
如今只留下了其中的一块残片收藏于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
《西菲利斯的密谋》, 1661-2年,布上油画,瑞典斯德哥尔摩国立美术馆
1662年
他绘成《呢商同业公会理事》
这幅团体肖像画深刻含蓄地表现了因人而异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伦勃朗著名的《犹太新娘》
《浪子回头》等名画也绘制在这个时期
《犹太新娘》, 1665年,布上油画,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
1669年10月3日或4日
穷困与寂寞的伦勃朗终于离开了人世
身上除了一些旧衣服和他的绘画工具之外
再也没有留下任何财产
但他却给后世留下了大约600幅油画,1300余幅版画
2000多幅素描与速写
可是,在他死后到18世纪中叶
他留下的如此丰富的遗产一直未得到荷兰社会给予应有的重视
尚得画室
●微信号 : Z29993754 ●
● 抖音号:shangdehua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