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1年高考只剩30多天,还能提分吗?考生和家长必看!

南昌非凡教育
2021-5-04 21:56:06 文/裴成 图/邓宇
距离2021年高考只剩30余天啦!
很多的考生和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临近高考冲刺期,还能提高分数吗?
能否提高分数?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那么在临考的30多天应该怎么提分呢?
跟着非凡学姐一起来看一看吧。
考前冲刺建议
1、通过做题查找知识漏洞
考期将至,如果还想系统复习基础知识,一定来不及。
这时应该把自己切换到应试模式,通过做题,查找知识漏洞,再有针对性的复习对应的基础知识。
复习完这部分内容,再找同类型题目,进行反复巩固训练。临考时刻,多攻克一个题型的知识点,就多一个得分的可能。
2、复习要有策略、有方法
时间并不允许我们把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一学科,这个阶段要学会取舍,对比不同科目短期提分空间的大小,找到性价比更高的几门课侧重复习。
一般来说:
语文
语文
下面说一下各科的侧重点和提分点。
英语
英语题核心重要的部分是阅读理解,这部分分数占比很大,最大的阻碍是单词。
所以可以一边刷阅读理解一边记单词,多刷题就能找到做题的手感,增强语感,也能扫清一部分单词障碍。
考试前保持每天刷一套真题,一个月的时间也会有很大提升。
数学
数学的提分点在前面100多分基础题上。
纵观往届考生,很多同学丢分不是丢在难题上,而是基础题丢分太多。
基础题题型和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固定了,考试时更重要的是考察基础知识是否掌握以及做题时是否细心。
基础知识短期内还是比较容易提升的。考前一个月,主要精力放到基础题上,提高正确率。
具体方法还是前面提到的,做题——找知识漏洞——练习简单题型——巩固拔高,对容易出错的同类型题一定要反复练习巩固。
语文
语文需要长期积累和练习,想在短期内快速提升,有点难。
所以最后阶段,放在语文中的精力可以适当减少,注意古诗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背诵,然后每天练一练阅读题,保持做题的感觉,就可以了。
另外,每日都要积累作文素材,每天记住两个作文素材,到考试的时候你至少有60个素材可以选择,写作文就会轻松很多。
物理
物理也一样,越到后期基础知识越重要。多练习和巩固基础知识,抓住选择题、实验第一题、选考题、大题的前几问。
地理
地理要以专题为主,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
结合做过的往年真题,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分析、总结。
可以试着自己总结一些思考点和答题公式。如果自己总结不出来,可以参考别人总结的经验。
政史化生
政治、历史、生物和化学这几门课,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但也相对简单。
临考时期,应该回归课本,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再结合之前做题经常出错的部分,加强理解和记忆。
如果抓住临考前这段时间背诵,形成短期记忆,在考试时会很有帮助。此外,政治还要注意热点问题和教材知识点的结合。
考前时间管理
1、时间分配,效率优先
考前一个月,有些同学已经比较疲惫了,可以适当放松,别让自己太紧绷,调整好复习状态,效率优先。
如果每天都强迫自己在一个疲惫的状态里,学习效率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有些同学选择再冲刺一下,冲劲和热血是极佳的加速剂,可以适当熬夜,也要照顾好身体。
2、利用好每日细碎时间
利用好每天的细碎时间,用来记忆阅读中没记住的单词,每个单词不要用太多时间记拼写,每次扫两眼,在脑海中形成瞬间记忆,下次再看依然不眼熟的单词 ,再用同样的方法记忆,可以减轻记忆压力。
另外,细碎的时间也可以用来积累作文素材。
比如利用课间时间,读一个素材故事,或者和同学聊聊素材内容,加深记忆。
3、定期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模拟做真题
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模拟做真题,对不同题型需要用的时间有大致把握,同时也能保持题感。
高考不仅比拼知识,更比拼心态
每个人在考试时,不仅是比拼知识,也在考验自己的心态。往往在考试中,心态比知识更重要,它决定你能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这段时间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多给自己积极暗示,告诉自己“稳住,我能赢”!
巴尔扎克说:悲伤的人伤春悲秋,悲天悯人,却难放手一搏;乐观的人带着积极的心态不断向上攀登,谁成谁败一目了然。
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临考时刻,不能让心态扰乱你向上攀登的步伐。
很多同学越临近考试,就越焦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没复习到,这其实都是不好的心态在作祟。因为大家容易把高考神圣化,所以学习起来就感觉很难。
其实,高考只是一场考试而已,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你准备了这么久,已经在慢慢向它的考核标准靠近了,现在你需要做的只是集中注意力扎扎实实走好临考前的每一步。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稳住心态,再坚持一下,穿过那一堆堆练习题,那一张张成绩单,那一根根用空的笔芯,垫起你理想的堡垒,让好成绩成为理所当然。
今朝秣马坚如铁,他日功成朝天阙。
考前只剩一个月,加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