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改变六类孩子的性格缺陷

苏州纳思教育
2020-11-13 00:14:49 文/陆露 图/郝宇航
sefd
“
”
人的行为方式的差异是由不同的“神经回路”决定的,而神经元的构成要件中树突和轴突是核心,轴突会决定神经元的数量,树突则会决定神经元的工作能力,教育不能增加神经元的数量,但是可以发展树突,提高神经元的工作能力。(原谅我这样写,因为这样大家可以看懂)
神经元发展数量的高峰期是3岁之前,随后开始不断减速,直到14岁基本上就不再增加,也就是轴突的数量基本定型在14岁这个阶段。人的智商中的液体智力也基本在这个阶段稳定,晶体智力则还会继续发展。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络主要依靠树突,科学家无论在小白鼠身上,还是人类身上的实验证明:运动可以改变树突之间的通讯联络!即便十四岁以后,运动也可以提高树突的活力,延缓大脑的衰老速度。
我把运动类型划分为三种:体能型、技能型、智能型,像跑步就属于体能型运动,跳绳、跳高、自行车等属于技能型,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属于智能型,依次从低级到高级运动。
体能型运动没什么可说的,技术含量低,坚持就可以成功,技能型运动依靠反复练习就可以成功,智能型运动则不不仅仅是脖子以下,还要动脑子才能成功。
科学实验数据证明:越复杂的运动对神经元的树突发展越好。
运动可以增加三种神经递质: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而这三种物质对于情绪控制是决定性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络依靠的就是不同的神经递质,如果以上三种物质缺失,就会导致性格缺陷、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
所以运动对神经元的树突改造作用主要还是通过分泌更多的以上三种物质来达到积极的联络方式,弥补缺失带来的缺陷。
以上三种物质也可以通过药物补充,但是副作用体现在改变身体神经递质的平衡,也会导致神经元之间其他方面的联络“受牵连”,因此我是反对轻易药物治疗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的神经元的可塑性比成年人更高,如果加上运动的话,往往成功率更高。
医生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游戏瘾”的孩子大脑,发现神经元正常的通讯是受阻的,尤其是人机关系和工作学习方面的神经元,充血量较高的血管往往关联的神经元居然是“生理快感”,所以为什么戒瘾很难。
◆◆
六种性格缺陷
◆◆
以下六种孩子都是神经元递质分泌不足导致的性格缺陷,运动就可以大大改善或修补这些缺陷。
A类:紧张型
表现遇事紧张、害怕、焦虑,总是惴惴不安
B类:胆怯型
胆小、性格软弱、交往有限,对于他人建立关系缺乏勇
C类:依赖型
缺乏独立的见解和行动,依赖别人,易受暗示,喜欢顺从别人。
D类:冲动型
情绪以兴奋为主,不稳定、好冲动、急躁、易怒,难以控制且不计后果
E类:孤独型
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往,人际交往圈狭窄,缺少竞争力
F类:浮躁型
做事缺乏耐心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快,懒散、情绪多变
运动提高正肾上腺素后,人的注意力更集中,持续时间更长,运动提高多巴胺后人的大脑更加兴奋,学习效率更高,运动提高血清素后人的脾气更温和,更能控制自己的暴力行为,也就是大脑更理性,睡眠质量也更高。
至于六种类型性格缺陷更适合哪种运动项目?这个问题只能靠咨询专家去解决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此处我也就不提供具体运动方案了。
作者:纳思书院家庭教育研究院高级顾问
张晓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