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盐城开了个五千人大会

江苏教育发布
2021-9-22 11:52:58 文/邹雷 图/韩炫明
9月18日下午,盐城市委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在该市行政中心举行。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总结回顾该市教育工作,部署安排下一阶段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盐城市代市长周斌作了总结讲话。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对盐城的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
市委书记曹路宝开宗明义:“在盐城市第八次党代会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我们召开市委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就是要在全社会亮明一个坚决的态度:教育决定着盐城的今天,也决定盐城的未来。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响教育强市品牌,以高质量教育奠基高质量发展。”
这次视频会议,主会场加上分会场近5000人参会。除盐城各县(市、区)委书记、分管县(市、区)长,还有驻盐高校“一把手”,以及市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各县(市、区)分会场,所有中小学校班子成员悉数到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可以说,这次会议,是盐城市委对教育系统的“总动员”,重视程度之高、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这次会议究竟对哪些教育问题亮剑?就今后的教育改革,盐城又如何出招?
数据里的教育
盐城是教育大市,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和耕读传家的淳厚民风,基础教育规模体量大,学校数量、师生数量分别占全省8.95%、11.2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对教育期望值很高。
这些年,盐城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抓公平促普惠、抓内涵提质量、抓改革激活力、抓党建强根基,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工作品牌,涌现出一批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
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增加。盐城每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相当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三分之一多,各类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较“十二五”翻一番。2018-2020年全市财政性教育总投入达518.48亿元,年均增长8%。新建成幼儿园、中小学校133所,新增学位14.2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化解,合作引进北师大、南师大等一批民办学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教育事业改革深入推进。坚持以改革优化体制、调整结构、破解难题,深化义务教育学校“公民同招”、教师“县管校聘”、市直普通高中校长职级制等改革,探索实施小学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驻盐高校合作共建等措施,主城区12所高中由市统一集中管理,教育发展整体合力不断增强。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推进名校长培养工程,出台同城同待遇、市域有序流动、鼓励师范生来盐从教等多项激励政策,近三年盐城累计招录补充各学段教师9236人,中小学幼儿园生师比全面达到省定标准。每年对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老师等高层次教育人才考核重奖10—20万元,让优秀人才培得出、留得住、教得好。
教育惠民力度不断加大。义务“薄改”提升、课后延时服务、教室安装空调、改善厕所洗浴设施等惠民实事,受到学生和家长一致好评。开展教育扶贫,4万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兜底资助全覆盖。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广泛开展暑期公益托管服务,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个为什么”值得反思
“盐城教育已成为群众关注讨论最多领域,但仍有问题需要我们从‘灵魂深处’进行反思。”曹路宝一针见血地指出。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指示要求,盐城在教育资源供给、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一些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
为什么在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我们对教育投入前所未有、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对教育还是很不满意?
为什么盐城拥有深厚教育基础,深化教育改革步伐一直没有停顿,但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没有明显提升?
为什么教育领域问题突出,市委市政府三令五申**,但还是有杂音,部分地区和部门视而不见,不敢管不敢问?
为什么对教师的关爱不断升温,但仍有不少老师搞有偿家教,违规收受家长礼品礼金?
反思的是过去,更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要破解“四个为什么”,需要盐城全市各级党委,以及教育部门党组织、学校党组织坚决扛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教育担当,坚守教育初心。盐城多数中小学校都是实行校长书记一肩挑,作为抓党建、抓队伍、抓思想政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高明的学校校长首先应该是高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善于运用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并能带动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来做思想政治工作。曹路宝给心中的好校长画像:
多一些情怀、少一些庸俗,多一些“文气”、少一些“官气”,多一些专注、少一些浮躁,坚持党建和业务两手抓、两手硬,坚决防范和清除各种错误思想侵蚀学校,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校政治生态。
“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
“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
“教育承载着无数家庭和千万学子的希望梦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曹路宝说。
让老百姓家门口都能拥有一所好学校
“十三五”期间,盐城学校建设总投入是前十年总和,但这样的投入依然不够。盐城市委常委会上提出,机关运转经费宁可紧一点,其他各方面支出宁可少一点,也必须把教育优先保障上去,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各县(市、区)再困难也必须把钱拿出来办教育。
重点解决农村地区学校薄弱和市区学位供给不足问题。盐城市委决定从今年起,每年评估全市50所农村最薄弱学校,按照属地一流学校标准,把硬件设施改造到位。科学测算学位需求,实施中小学建设三年滚动计划,在城市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中,提前考虑配建优质学校,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让每一所学校都能照亮学生的梦想
盐城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校际之间、县域之间、城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学水平落差大。
学前教育要重抓惠普。按照政府主导、公益普惠原则,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支持普惠园,规范管理盈利园,决不让上幼儿园成为家长负担。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加快推动配套幼儿园建设,对有配套要求的开发项目,幼儿园必须与首期住宅同时交付。
义务教育要重抓均衡。均衡不是“削峰平谷”,让大家都坐到矮板凳上,而是通过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办学,以强带弱、以优培新,让名校带着一般校、新建校“一起跑”,真正实现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优质资源的深度共融共享,加快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普高教育要重抓提质。高中办得好不好,不仅看有多少孩子考上北大清华,更要看有多少孩子能被“双一流”高校录取。个别孩子好,可能是学生自身素质好,只有大多数孩子好,才能说明学校办得好、老师教得好。盐城要下决心办出一批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优质高中,让更多孩子考上更好的大学,不断叫响“学在盐城”的品牌。
高等教育要重抓内涵。围绕全市产业集群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输送更多“能工巧匠”。要各展所长、形成特色、合理定位,建立以高水平、应用型、技能型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抓教育也是抓发展,能有力提升城市资源集聚功能,教育水平高,自然就会有家长慕名而来,把子女送到盐城读书,进而在盐城创业兴业,形成集聚人口、产业和资源的强大磁场。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公平享有优质教育
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公平。要加强对学校办学的规范引导,树立科学评价导向,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家长盼有所得的教育,学生心有所动的教育,教师付有所获的教育。
分类治理“公参民”学校。由各属地党委政府负责,确保到明年底,“公参民”学校全部**,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市域控制在5%以内, 县域控制在15%以内,民办学校中不再有公办教师任教。
严格规范义务教育招生秩序。坚决杜绝学校“掐尖招生”,取消创新班。今年有学校抢先招收成绩较好的五六年级孩子,只办六年级来抢夺生源,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已经进行了严肃处理。明年还有学校犯类似错误,就取消办学资格,对同意把学生送出去的学校,一样追究校长责任。
优化普高招生办法。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优质普通高中定向指标生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区域内所有初中。实行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允许各县中和盐中、一中、亭湖高中、市实验高中、大丰高中在本区域外招收100名生源,推动形成竞合格局。
“双减”背后的“加减法”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双减”政策意见,传递出中央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坚强决心。如何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大力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增加学生课外负担,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社会反响强烈。良心行业不能变成逐利产业,对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管起来,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真正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快乐还给学生。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双减”的重点看上去是在校外,实际上是在校内,减的是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压力,不是降低对教师的要求,更不是降低教学的标准。过去“课内不讲、课外讲”的现象要坚决杜绝。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课后也还得由学校来解决。学校应好好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两个小时,搞好分类分层教育,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要坚持压减总量、提高质量双向发力,做到不以沉重的学业抹杀学生的灵气和个性,不以僵化的管理制约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关爱困难学生、留守学生,让贫困家庭有希望、寒门学子有出路。
“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探索、大胆创造。
第一标准师德师风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和滋养。
作为树人育人的老师,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缺一不可。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相信教师、关爱教师、尊重教师,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才能更好肩负起时代重任。
教师要坚守初心。教育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的初心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只有教师不忘初心,忠诚和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才能担当起先进思想文化传播者、党执政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职责。
教师要执着匠心。“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育才由育师始。育人者先受教。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选树一批学科带头人,鼓励老师苦练内功。高中教育具有很强的应试教育特质,高中教师必须研究新高考,提升自身应试能力。针对老师开展“比武练兵”测试,考试结果作为评价教师能力、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晋升的重要指标。
教师要饱含爱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教师要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呵护学生身心健康,保护学生自尊自信,守护学生茁长成长,滋养学生的心田,成就学生的未来,将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当作最大荣耀。
教师要保持平常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对教师,必须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既要保障教师权益,也要落实好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把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日常教育督导结合起来。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师德师风突出问题,坚持刀刃向内、绝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威慑力。对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清除出教师队伍。
办好教育是今天的使命,更是明天的希望。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盐城正努力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坚持问题导向,久久为功,激荡起教育的“澎湃春潮”。
来源:北京西路瞭望(作者:麦田 图片:现代快报 盐阜大众报 视觉中国)
编辑:岳昕、王筱
审核:管钰
点亮“在看”吧!